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松花牋的意思、松花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松花牋的解釋

亦作“ 松花箋 ”。即松花紙。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松花牋代以為薛陶(濤)牋,誤也。松花牋其來舊矣。 元和 初, 薛陶 尚斯色,而好製小詩,惜其幅大,不欲長,乃命匠人狹小之。 蜀 中才子既以為便,後減諸牋亦如是,特名曰‘薛陶牋’。今 蜀 紙有小樣者,皆是也,非獨松花一色。” 明 屠隆 《考槃馀事》卷二有“造松花箋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松花牋”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一種具有特殊含義的箋紙,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基本含義

指用松樹皮制成的紙張(亦稱“松花紙”),常用于書寫書信或文章。因其質地柔軟、墨色鮮明,古人認為以此書寫的内容文辭優美,故衍生出比喻文章或書信動人的意象。

曆史與文化背景

  1. 起源:唐代已有使用記錄,李匡乂《資暇集》提到松花牋的曆史早于薛濤箋。薛濤(唐代女詩人)因偏愛小幅紙張而改良尺寸,後蜀地文人沿用,形成“薛陶箋”,但松花牋并非專屬薛濤。
  2. 材質與工藝:明代《考槃馀事》記載了松花箋的具體制作方法,顯示其工藝傳承。

用法演變

相關延伸

松花牋既是實物紙張,也是文化符號,承載了古代文人對書寫美學的追求。其與薛濤箋的關聯需注意區分——後者是松花牋的改良版本,而非同一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松花牋》的意思

《松花牋》是指用松樹的花朵制成的一種寫字用具。它由松樹的花朵和牋杆組成,用于書法繪畫等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松花牋》的拆分部首為木、艸(草字頭)和牛。它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松花牋》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在古代,人們使用各種替代品進行書寫,例如竹筷、鵝毛、竹管等。而松花牋則是一種高質量的寫字工具,因為它采用了松樹的花朵制成,具有良好的韌性和耐久性。

繁體

《松花牋》的繁體字為「松花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松花牋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有些不同。其中「松」字的古代寫法為「鬆」,「花」字的古代寫法為「節」,「牋」字的古代寫法為「箋」。

例句

1. 他用松花牋書寫了一篇美麗的詩歌。

2. 這幅畫是用松花牋繪制的,非常精美。

組詞

松花牋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

1. 松樹

2. 花朵

3. 牋杆

近義詞

與《松花牋》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筆

2. 書寫工具

3. 畫具

反義詞

與《松花牋》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橡皮擦

2. 剪刀

3. 錘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