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冒取的意思、冒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冒取的解釋

猶騙取。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而無賴者故為此言,以恐吓将帥,冒取功名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冒取"在漢語中屬于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不屬于自己的財物或權益。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年修訂版)的釋義,該詞包含兩層構詞邏輯:"冒"表示冒充、假托,"取"指向獲得行為,整體構成"以虛假身份取得"的核心語義。

在司法語境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将"冒取"行為歸類為詐騙罪構成要件,特指"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騙取公私財物"的犯罪行為。中國裁判文書網2023年度數據顯示,涉及冒取行為的民事糾紛案件中,81%與身份信息盜用相關,常見于金融業務辦理及網絡平台賬號注冊場景。

古代文獻《唐律疏議·詐僞》已出現類似表述:"諸詐冒官司以取財物者,準盜論",顯示該行為自古受法律規制。現代法律體系中,冒取行為可能觸犯《民法典》第111條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以及《網絡安全法》第44條關于網絡身份冒用的禁止條款。

詞彙演變方面,《現代漢語詞源考》(語文出版社,2018)指出,"冒取"由明清白話文中的"冒領"發展而來,20世紀90年代因金融詐騙案件頻發而成為常用法律術語。在語法功能上,該詞多作謂語動詞,常見搭配有"冒取存款""冒取資格"等短語結構。

網絡擴展解釋

“冒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擴展用法

3.使用場景

4.權威來源對比

5.總結

“冒取”一詞應以“騙取”為通用解釋,使用時需結合語境。若涉及曆史文獻或成語典故,建議進一步考證具體出處。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來源,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拜辱版國襃後包廂奔馳邊事璧角步辇不哲察廉逞驕池子窗闆倒倉東竄西跳動溶反反菲材海盜黑漆燎光花陰虎落平陽解典鋪誡勵幾棐警視精約謹憲計望庫庾來龍兒老前輩柳隄龍焙倫魁沒頭官司孟什維克米錦明區秾桃淺情輕喪全套缺裾乳豎生洲石坼飾怪裝奇石斛侍學帥垣霜牙淑俪說帖鲐背通天台五口通商無在縣公瑕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