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遐狄的意思、遐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遐狄的解释

(1).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后皇》:“沇沇四塞,遐狄合处,经营万亿,咸遂厥宇。”

(2). 长狄 。本谓 狄 族的一支,其人身材高大。后世遂塑像以镇殿堂。《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爰有 遐狄 ,镣质轮菌,坐高门之侧堂,彰圣主之威神。” 李周翰 注:“ 遐狄 、 长狄 也,古之长人。以银铸之,其形质轮菌然而高,皆坐於门侧堂上,以明帝王威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遐狄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历史语境及权威词典解释三个层面进行阐释:

一、字义解析

    • 本义指“遥远”,引申为“边远之地”或“长久”。《说文解字》释:“遐,远也。”
    • 古代中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如匈奴、鲜卑等。《尔雅·释地》载:“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 合称“遐狄”即指远方的狄族,特指居住于中原王朝疆域之外的北方游牧民族。

二、历史与文化内涵

  1. 地理与族群指向

    “遐狄”多见于秦汉至魏晋文献,强调其地理的遥远性与文化的异质性。例如《汉书·匈奴传》以“遐狄”泛指塞外民族,隐含“未开化之地”的意象。

  2. 政治与军事语境

    在史书中常与“征伐”“和亲”等事件关联,反映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的互动关系。如《后汉书》提及“镇抚遐狄”,体现中央政权对边陲的经略策略。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明确释义为:“远方的狄人。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并引《晋书·四夷传》佐证:“遐狄遗种,窜伏塞表。”

  2. 《古代汉语词典》

    补充其文化象征意义:除实指北方民族外,亦引申为“未受王化之地”,承载华夏中心观的族群分野概念。

四、语义演变

唐代后,“遐狄”逐渐被“北狄”“胡人”等词取代,但其在早期文献中的使用,仍为研究古代民族关系与边疆史提供了关键语料依据。


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尔雅》(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5.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6.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遐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遐狄(xiá dí)由“遐”(遥远)和“狄”(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统称)组成,本义指远离中原的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例如:

二、具体释义

  1. 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多用于文献中代指北方或边疆的少数民族。如《景福殿赋》提到“遐狄”作为长狄族分支,身材高大,后世将其形象用于殿堂塑像以显威严。

  2. 特指“长狄”
    长狄是狄族中身材高大的一支,后世常以“遐狄”代称,并赋予其镇守殿堂的象征意义。例如《文选》注释提到“遐狄镣质轮菌,彰圣主之威神”。

三、使用场景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乐府诗集》《景福殿赋》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的详细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补集采掘惨怀貙獌醇醨当境灯捻定军山端日顿止妒贤疾能发富服杜跟斗虫宫闼公烟公子王孙官勋合下宦程灰暗夹袋中人物讲筵交颐饥劳惊愤稷星军资库刊革课核了歇临危受命临文不讳路傍儿露醑叛败蜻蜓树齐体人拳拳之枕稔岁肉袒面缚生产者升发石醋醋食盖收之桑榆暑岁淑祥肃疏天方国屠岸屯慝拖垮外币王大父五藏六府献供线鸡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