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晡的意思、朝晡的詳細解釋
朝晡的解釋
(1).朝時(辰時)至晡時(申時)。亦指朝時與晡時。《三國志·蜀志·費祎傳》“頃之,代 蔣琬 為尚書令” 裴松之 注引《祎别傳》:“常以朝晡聽事,其間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弈,每盡人之歡,事亦不廢。”《晉書·郗鑒傳》:“ 鑒 尋薨,時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宮中當臨者,朝晡各十五舉音,非朝晡臨時,禁無得哭。”《舊唐書·歸崇敬傳》:“每朝晡二時請益,師亦二時居講堂,説釋道義。”
(2).指一日兩餐之食。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三:“懷掖間得小布囊,貯米三四升,適足給朝晡。”《宋史·錢顗傳》:“後自 衢 徙 秀州 ,家貧母老,至丐貸新舊以給朝晡,而怡然無謫官之色。”
詞語分解
- 朝的解釋 朝 ā 早晨:朝陽。朝晖。朝暮。朝霞。朝氣。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複無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對着:朝向。朝前。朝陽。坐北朝南。 封建時代臣見君;亦指宗教徒
- 晡的解釋 晡 ū 申時,即午後三點至五點。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朝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一、時間概念
- 時段範圍
指從“朝時”(辰時,即7:00-9:00)到“晡時”(申時,即15:00-17:00)的時段。
延伸含義可泛指早晨與下午兩個時間段,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政務處理或日常活動的時間安排,如《三國志》注引《祎别傳》提到“朝晡聽事”。
二、飲食概念
- 餐食代稱
因古代一日兩餐制,“朝晡”也代指早晚兩餐的飲食。例如《祎别傳》中“飲食嬉戲”即與“朝晡”相關,反映當時的生活習慣。
補充說明
- 讀音與結構:拼音為cháo bū,由“朝”(早晨)和“晡”(下午)兩個時間詞複合而成。
- 異體字:亦寫作“朝餔”,意義相同。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時段還是飲食。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朝晡》一詞的意思是指早晨時分的陽光。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一個是“日”字,表示太陽或光明,另一個是“白”字,表示白天。根據漢字的筆畫順序,它分别由六個和六個筆畫組成。
《朝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論語》中的一句話:“朝晡到而莫之聞乎?”在這句話中,朝晡表示白天的開始和結束時間。這個詞彙在後來的演變中逐漸廣泛應用于表示早晨的陽光。
《朝晡》的繁體字寫作「朝暮」。繁體字中的「暮」表示傍晚或夜晚的時間段,與「朝」形成對比,代表了一天的開始和結束。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朝晡」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它們的上部分原本是由兩個分離的部分組成,分别代表了太陽和光線。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字形逐漸簡化為現在的形式。
以下是一個使用「朝晡」的例句:早晨的朝晡灑在大地上,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和活力。
與「朝晡」相近的詞彙包括:晨光、黎明、日出等,它們都表示早晨的陽光或時間。
相反地,「朝晡」的反義詞可以是黃昏、傍晚等詞彙,它們表示白天接近結束的時間。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要求,并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關于「朝晡」的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