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首馬槽上的駿馬。喻有抱負未能施展者。語出 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宋 穆修 《送毛得一秀才歸淮上》詩之一:“自傷櫪驥心千裡,空羨溟鵬志九霄。”
“枥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枥骥”指俯首于馬槽上的駿馬,比喻有遠大抱負但尚未施展才能的人。其中:
該詞源自三國時期曹操的《步出夏門行》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裡”,原意是年老的千裡馬雖伏于馬槽旁,仍心懷馳騁千裡的志向()。後人将“枥”與“骥”組合為獨立詞彙,強化了懷才不遇卻志向未減的意象。
宋代詩人穆修在《送毛得一秀才歸淮上》中寫道:“自傷櫪驥心千裡,空羨溟鵬志九霄”,以“枥骥”自比,表達雖處困境仍心懷壯志的情感()。
“枥骥”不僅描述駿馬受限于馬槽的物理狀态,更側重隱喻意義:
此詞常用于文學作品中,傳遞一種既含遺憾又帶激勵的複雜情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
枥骥是一個中文詞彙,代表着一匹精神奕奕、駿馬出彩的馬匹。枥骥是用來形容高貴、出色且優秀的人,也可以用來比喻其他事物的卓越和突出。
枥骥的拆分部首是木和馬,表示這是一個與馬匹有關的詞彙。枥骥的總筆畫數目為15。
枥骥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詩經·大雅·棫樸》,意思是将一匹優秀的馬匹安置在馬廄中。枥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櫪駿。
古代漢字中,“枥”字的古寫形式為“棆”,它是一個由“木”字旁和“厲”字旁組成的複合字。而“骥”字的古寫形式為“驥”,包含了“馬”字旁。
1. 他的表演像枥骥般出色,深深地打動了觀衆。
2. 這篇文章的構思獨到,字裡行間充滿了枥骥之氣。
1. 枥木:指安置馬匹的馬廄。
2. 無枥骥:指沒有一匹出類拔萃的馬。
3. 枥上添花:比喻本來已經很優秀,卻再次得到加強或提高。
1. 英勇:勇敢且出色地完成任務。
2. 卓越:非凡且優秀的表現。
1. 平庸:普通、普通水平的事物。
2. 無能:無能力、無動作、無所作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