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簿的意思、文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簿的解釋

文冊簿籍。《後漢書·循吏傳·秦彭》:“每於農月,親度頃畝,分别肥塉,差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鄉縣。”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家人自堂東舁出二十牀,各以錦繡帕覆之。既陳,盡去其帕,乃文簿鑰匙耳。”《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當日晚算了帳目,把文簿呈 張員外 。”《水浒傳》第一一九回:“衆多将佐功勞,俱各造冊,上了文簿,進呈禦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文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詳細解釋

  1. 功能與形式
    文簿主要用于記錄和存檔,強調文字記載的規範性和系統性。例如:

    • 古代官府用文簿登記土地等級(如《後漢書》記載秦彭按土地肥瘠分三品并立文簿存檔)。
    • 唐代小說《虬髯客傳》中提到文簿用于管理財産鑰匙,體現其作為重要憑證的作用。
  2. 應用場景

    • 古代:多用于行政管理和文書檔案,如戶籍、田畝記錄、公文案卷等。
    • 現代延伸:可泛指辦公室文件、教材、圖書館藏書等文字記錄載體。
  3. 文化内涵
    該詞隱含對文字記錄功能的重視,甚至衍生出比喻用法。例如,将缺乏學問的人比作“沒有文簿”,體現知識與書籍的關聯。

曆史用例

“文簿”既是具體的文書檔案,也承載了文化中對文字記錄功能的推崇。其使用範圍從古代行政延伸到現代日常,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曆史延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簿》的意思

《文簿》是一個漢字詞語,代表着用來記載文字的書籍、冊子的意思。它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是“文”,意思是文字、文化;第二個字是“簿”,意思是本子、冊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文簿》的第一個字“文”是由“文”部組成,它的意思是文字、文化。它的筆畫數為4畫。《文簿》的第二個字“簿”是由“⺮”部和“彳”部組成,它的意思是記賬簿。它的筆畫數為19畫。

來源和繁體

《文簿》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使用薄片狀的竹子或者木頭切成的片子記載文字,稱之為“簿”。而這些記載文字的“簿”通常用來記錄文化知識或者重要事項。後來,“文簿”一詞逐漸廣泛流傳開來,用來指代各種記載文字的書籍或者冊子。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文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漢字相比有所不同。尤其在書寫“文簿”這個詞時,與現代寫法相比有所差異。古時候寫“文簿”時,第一個字“文”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同,但第二個字“簿”字的寫法卻和現代不同。它寫作“篰”字,也是由“⺮”部和“彳”部組成,但是“篰”字的形狀與現代的“簿”字稍有差異。

例句

1. 他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文簿。

2. 這本文簿記錄了古代社會的風俗習慣。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文稿、簿記、文檔。

近義詞:書籍、書卷、冊子。

反義詞:白紙、空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