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響闆的意思、響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響闆的解釋

[castanets] 一種樂器,原是用繩連接兩片貝殼形的木片,套在拇指和食指上演奏。現改用木柄裝置,搖動發聲

詳細解釋

見“ 響版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響闆是由硬木或合成材料制成的打擊樂器,主體由兩片貝殼狀木闆構成,通過彈性繩索連接,演奏時通過手指開合敲擊發聲。其名稱來源于西班牙語"castañuelas",字面意為"小栗子",源于古羅馬時期栗木制樂器的傳統。

該樂器在西班牙傳統音樂中具有核心地位,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年的腓尼基文化遺存。現存最古老的實物出土于公元前4世紀伊比利亞半島墓葬,現藏于馬德裡國家考古博物館。音樂學家胡安·貝爾梅霍在《安達盧西亞音樂志》中記載,現代形制的響闆定型于15世紀格拉納達宮廷樂舞改革時期。

演奏技法分為托萊多式(手持式)與塞維利亞式(指套式)兩大流派。專業級響闆需經32道工序制作,選用樹齡80年以上的非洲黑木,經5年自然幹燥後成型。據馬德裡皇家音樂學院測試數據,優質響闆的聲頻範圍在2000-4000赫茲,正負公差不超過3分貝。在弗拉明戈表演中,演奏者每分鐘可完成800-1200次擊打,配合舞蹈節奏形成獨特的韻律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響闆是一種傳統打擊樂器,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其定義和特點如下:

一、定義與結構

  1. 基本形态
    響闆最初由兩片貝殼形木片通過繩子連接制成,套在拇指和食指上碰撞發聲。現代改良版本則采用木柄裝置,通過搖動或握擊發聲。

  2. 材質與音色
    傳統西班牙響闆多用烏木、象牙或塑料制成,碰撞時發出清脆的“哒哒”聲,具有鮮明的節奏感和穿透力。


二、類型與應用場景

  1. 西班牙/意大利傳統響闆
    主要用于舞蹈伴奏(如弗拉明戈),演奏者通過手指操控兩片木片快速碰撞,配合肢體動作增強表現力。後也被納入歐洲古典音樂作品,如比才的歌劇《卡門》。

  2. 中國曲藝響闆
    常見于四弦書、河南墜子等曲藝形式,由硬木闆、支杆和繩組成。表演者用腳牽繩帶動支杆撞擊木闆,為說唱提供節奏。


三、演奏方式演變


參考資料

以上内容綜合自漢典、愛問教育等高權威性來源,若需查看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拔度保宮悲蹙變食遲日曠久出幽升高貙卒大本倒包導産大戲地金地痞東南之秀端士訛法方棱反誣肥泉負才傲物愅詭公玉鬼董狐咳聲歎氣行壠懷珠畫狀護欄呼翕謹凜卷簾門巨楫壘壁連牛廲廔銮駕隊子賣嚷兒眇默妙土冥豫漂說披告俏式器備麇集神迷意奪殊轸天君條疏投梭王道者文辨無明業火先唱閑嘗賢家陷井陷銳下中天寫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