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券的意思、符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券的解釋

符信;票券。 宋 嶽珂 《愧郯錄·金銀牌》:“皇朝符券,皆樞密院主之。” 明 高啟 《送劉省郎出佐邊郡》詩:“符券前軍重,衣冠上客才。”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城西錄》:“出其通商符券數百張納公袖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券是古代社會中具有法律效力和信用憑證功能的文書形式,主要用于權力證明、經濟交易或身份核驗。其詞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釋義

“符”本義為信物,指剖分為二、合而驗真的竹木憑證,《說文解字》載“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券”則源自契據,《釋名·釋書契》注“券,绻也,相約束缱绻以為限也”,特指書寫條款的契約文書。二字連用最早見于《周禮·天官·小宰》關于“聽稱責以傅别”的注疏,指具有約束力的官方憑證。

二、曆史功能分類

  1. 行政符信:如虎符、魚符,用于調兵遣将,《史記·孝文本紀》記載“初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竹使符”;
  2. 經濟契約:包括地券、貨契,如漢代《楊紹買地券》載明土地交易條款;
  3. 宗教符箓:道教文獻《抱樸子》所述“丹書符券”具備驅邪鎮煞功能。

三、形制演變特征

早期符券多采用竹木材質,秦漢後漸用金屬、玉石。唐代《唐六典》規定“銅魚符王畿之内左三右一,王畿之外左五右一”,體現分級管理制度。明清時期紙質官印文書取代了部分實物符券功能。

四、學術研究佐證

王國維《簡牍檢署考》詳述符券的剖符機制,指出“古符券皆用竹,故其字從竹”。現代考古發現如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中“亡久書、符券”條款,印證了其法律效力。

網絡擴展解釋

符券是古代中國用于官方或商業活動的憑證類文書,其含義及曆史應用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含義 符券指符信和票券的合稱,主要用于身份驗證、軍事調令或商業交易憑證。其中“符”多指官方信物(如兵符),“券”則側重契約票據性質。

二、曆史應用

  1. 宋代軍事管理:樞密院掌管符券,用于軍隊調遣和身份核驗,如《愧郯錄》記載的金銀牌制度。
  2. 明代軍政體系:高啟詩中“符券前軍重”說明其在軍事部署中的重要地位。
  3. 清代商貿憑證:李鬥記載的通商符券,顯示其作為商業通行證的功能。

三、文獻佐證 該詞在宋、明、清三代文獻中均有記載,如:

拓展說明:符券在不同時期形制各異,如虎符、魚符等動物形态符節,以及加蓋官印的紙質券契,共同構成古代行政管理體系的重要載體。

别人正在浏覽...

艾蕪坂坻寶轝暴燥柴火辰尾車盤舛忤醇儒從立點卯地方自治地祇壇東高止山脈迩續防禁憤恥蜂語供承公切線刮揸豪帥花梗華星秋月胡非慧穎戛羹肩挑剿洗寄存處寄目抉擇客官虧蝕樂亭調掠子連業六鼇脈起禖祠邈渺南海子年少無知懦退跑差瓶竭罍恥七零八落慶生乞宥祛退叡鏡嬗代上元甲子石匣特聳兔走鹘落巍峨穩穩紮紮夏鼎香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