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禮。 宋 文天祥 《與顔縣尉複古書》:“謹上狀,并緻泊禮,以昭區區。”
“泊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但主要解釋如下:
“泊禮”意為“薄禮”,是古代文人書信中常見的謙辭,用于表示自己所贈禮物微薄。該詞由“泊”(通“薄”)和“禮”組成,強調禮物的簡樸或心意之誠懇。
例句:宋代文天祥在《與顔縣尉複古書》中寫道:“謹上狀,并緻泊禮,以昭區區。”此處以“泊禮”自謙所贈之禮微薄。
個别文獻(如)提到“泊禮”引申為“停泊的船隻向陸地敬禮”,比喻對他人的尊敬。但此說法缺乏廣泛佐證,可能是對字面的延伸解讀,需謹慎采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天祥全集》或古代禮儀類文獻。
《泊禮》是一個獨特的詞彙,它指的是停泊船隻并進行禮儀行動的意思。按照漢字的構造,我們可以将其拆分成兩個部分來理解。首先是“泊”字,它由“水”部和“白”部組成,表示水面上船隻停靠的意思,同時,它的筆畫數是8。接着是“禮”字,它由“示”部和“士”部組成,表示禮儀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10。
《泊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源自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封建制度。在古代,當一位高官或貴族乘船到達某個地方時,當地官員或士人會以禮相迎,并帶領乘船人進行一系列的禮儀動作。因此,“泊禮”一詞應用來描述停船并進行禮儀行動。
至于繁體字形式,它和簡體字形式一樣是“泊禮”,沒有太大的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泊禮》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搏禮”。在這個寫法中,“泊”字被寫作“搏”,表示船隻停駐;而“禮”字被寫作“禮”,表示禮儀行動。
例句:每當大官來訪,我們都會準備好船隻,迎接他們的泊禮。
組詞:泊位、船泊、禮儀、周禮。
近義詞:靠岸禮、停泊禮。
反義詞:出發、啟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