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勿罔的意思、勿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勿罔的解釋

猶惚恍。不清晰。《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屹鏗暝以勿罔,屑黶翳以懿濞。” 李善 注:“勿罔,不審貌……特出而高,故視之不明,望之不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勿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勿罔”意為“不清晰、模糊的樣子”,常用來形容視覺或感知上的朦胧狀态。例如《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中提到:“屹铿暝以勿罔,屑黶翳以懿濞”,李善注解釋為“不審貌……視之不明,望之不審”。


二、出處與引證

  1. 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 《後漢書·馬融傳》載:“藐敻勿罔,寥豁郁泱”,描述空間的廣闊與朦胧。
    • 《魯靈光殿賦》中的“勿罔”被用以描繪建築高聳而難以辨清的視覺效果。
  2. 近義詞與關聯詞
    與“惚恍”“朦胧”等詞義相近,均表示模糊不清的狀态。


三、其他可能的解釋辨析

部分詞典(如)将“勿罔”解釋為“不要欺騙他人”,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因字形或語境混淆導緻誤解。主流觀點仍以“不清晰”為核心義項。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文賞析或特定文學創作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例如描述自然景觀的缥缈感,或藝術作品中虛實結合的意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文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勿罔的意思

《勿罔》是一個古文化詞彙,意為“不要欺騙、誤導”。它用于勸告人們不要違背真實、誠實和正直的原則,不要誘導他人走向錯誤的道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勿罔》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力”部,右邊是“罔”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勿罔》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益稷》篇中,是先秦時期的古籍之一。它主要用于警示國家官員勿忘初心、勿誤國政。

繁體

在繁體字中,“勿罔”以相同的字形出現,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存在變異,所以我們可以見到不同的寫法。《說文解字》中記載了兩種寫法:一種是“⿱亡力”寫法,另一種是“⿻力亡”寫法。

例句

1. 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品德為首要目标,不要勿罔根本的教導。

2. 作為領導者,我們在決策時要明辨是非,不能因貪圖私利而勿罔良心。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勿忘初心、勿負衆望、勿以善小而不為。

近義詞:勿忘、勿庸置疑、勿對。

反義詞:誤導、欺騙、罔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