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軍中容車。即載運戰死者衣冠、畫像等的車。庸,通“ 容 ”。 唐 皮日休 《三羞詩》之二:“軍庸滿天下,戰将多金玉。”
“軍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解釋較為一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詞義解析
“軍庸”指軍中容車,即古代用于載運戰死者衣冠、畫像或遺物的車輛。其中“庸”通假為“容”,意為容納或承載。
曆史背景與用例
該詞可見于唐代詩人皮日休的《三羞詩》之二:“軍庸滿天下,戰将多金玉”,此處“軍庸”暗指戰争頻繁導緻大量将士陣亡,軍中容車遍布。
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提到,“軍庸”一詞可能隱含着對戰争的批判,通過描述運送陣亡者遺物的場景,側面反映戰争的殘酷性。
該詞屬于古代軍事用語,現代已極少使用,其核心含義與古代軍隊的喪葬禮儀及戰争文化相關。如需更深入探究,可查閱《三羞詩》原文或古代軍事制度類文獻。
《軍庸》一詞在現代漢語中通常指代軍隊中庸碌無為、缺乏能力與作為的人。這個詞語表達了對軍人不稱職或者無能者的批評和鄙視。
軍庸的部首是“軍”字的“冖”部,是指蓋在頭頂的帽子;庸的部首是“廣”字的“廣”部,是指寬廣的意思。
軍庸的總筆畫數為9劃。
軍庸一詞的來源有兩個部分:軍和庸。軍指的是軍隊,庸指的是平庸、無能。
在繁體字中,軍庸的寫法為「軍庸」。
在古代漢字中,軍庸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似,始終以軍和庸為基礎。
1. 他雖然是個軍人,卻被戰友認為是個軍庸。
2. 這個軍庸連基本的戰術都不懂。
1. 軍中庸才
2. 庸将
3. 軍旅庸人
1. 庸碌
2. 平庸
3. 無能
1. 英勇
2. 卓越
3. 優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