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赤銅。由硫化物或氧化物銅礦石冶煉得來的純銅,可用以鑄錢及制作器物。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銅》:“凡銅供世用,出山與出爐,止有赤銅。以爐甘石或倭鉛參和,轉色為黃銅;以砒6*霜等藥製煉為白銅;礬、硝等藥製煉為青銅;廣錫參和為響銅;倭鉛和寫﹝瀉﹞為鑄銅。初質則一味紅銅而已。”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三章第二節:“他們冶煉的紅銅成分很純,除天然的微量(0.1-0.2%)雜質外,沒有人工加入錫或鉛使成合金。紅銅的硬度雖較差,但直接經過捶打就能制成各種工具和裝飾品。”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紅銅漢語 快速查詢。
紅銅,又稱“紫銅”或“赤銅”,是一種以銅為主要成分的金屬材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紅銅是由硫化物或氧化物銅礦石冶煉得來的純銅(Cu),銅含量極高,通常接近99.9%。古籍中常稱其為“赤金”,工業上則稱為“紫銅”。雖然嚴格意義上的紅銅是純銅,但工業應用中可能添加少量脫氧元素(如磷)或其他成分以改善性能,仍歸類為銅合金。
物理特性:
化學特性:
紅銅與黃銅的主要差異在于成分和性能:
文學中常用“紅銅鑄成的臉龐”形容飽經風霜的堅韌面貌,體現其色澤與質感的象征意義。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相關網頁原文。
《紅銅》是指一種呈紅色的合金材料,主要成分是銅和少量的其他金屬元素,常用于制造器具和工藝品。
《紅銅》的部首是“纟”和“金”,其中“纟”表示纖維、絲綢的意思,而“金”表示金屬的意思。整體來看,拆分部首可見于《紅銅》字的上半部分。
《紅銅》的筆畫數為11劃,具體的組成為:豎、橫、橫撇、橫、橫、豎、豎、豎、橫、橫鈎、撇。
《紅銅》這個詞的來源與其字面意義相關,由于紅銅制品呈現出紅色的光澤,因此得名。在繁體中,紅銅的寫法為「紅銅」。
在古代漢字中,紅銅的寫法常常略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其寫法為「紅銅」。不同的曆史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的字形變遷,但字義基本不改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紅銅》的例句:
1. 他用紅銅制作了一個精美的酒壺。
2. 這個雕像是由紅銅鑄成的。
3. 這把劍的劍柄是由紅銅打造的。
與《紅銅》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1. 紅銅器:指用紅銅制作的器物。
2. 紅銅錠:指紅銅原料進行熔煉後得到的一種形狀像錠狀的銅材料。
3. 紅銅像:用紅銅鑄造的雕像。
《紅銅》的近義詞為紅銅色、赤銅。
《紅銅》的反義詞為白銅、黃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