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蠶績的意思、蠶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蠶績的解釋

蠶桑和紡績。 唐 白居易 《鹽商婦》詩:“鹽商婦,多金帛,不事田農與蠶績。” 唐 韓愈 《圬者王承福傳》:“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後成者也。” 清 唐甄 《潛書·明悌》:“人之愛莫私于其妻。執蠶績,功鍼縷,治酒醴,調燔炙,則愛其助。”《清史稿·禮志二》:“ 康熙 時,立蠶舍 豐澤園 ,始興蠶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蠶績”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án jì,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由“蠶”(養蠶)和“績”(紡線織布)組成,指代古代農業社會中的兩種重要生産活動——蠶桑(養蠶取絲)和紡績(将麻、絲等纖維加工成線或布匹)。

  2. 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比喻通過艱辛努力獲得的成果”,但此說法未被權威古籍直接佐證,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


二、文獻例證

  1. 唐代詩詞:
    白居易《鹽商婦》中“不事田農與蠶績”,韓愈《圬者王承福傳》“布與帛必蠶績而後成”,均指向具體的生産勞動。
  2. 清代記載:
    《清史稿》提到康熙時期“立蠶舍豐澤園,始興蠶績”,進一步印證其作為經濟活動的意義。

三、常見誤解澄清

部分非權威資料将“蠶績”解釋為成語,強調“努力與成功的關系”。但根據古籍用例,其核心含義更偏向具體勞動,而非抽象比喻。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選用“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等成語。


“蠶績”本義為養蠶織布的勞動,是古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字面與引申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蠶績》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蠶績》是一個漢語詞語,指蠶吐的絲線,也用來比喻細密的紡織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蠶績》的拆分部首為蟲和纟,其中蟲為四畫,纟為三畫。

來源

《蠶績》一詞最早出現于《詩經·衛風·碩人》:“惠思如蠶績,結事如絲竹。”意為謙虛紡織的人像蠶織的絲線那樣細密。

繁體

《蠶績》是繁體字,與簡體字《蠶績》字形相似,隻是使用了繁體的書寫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蠶績》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如六朝以後,有些人會将“纟”寫成“糸”,但字義和發音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農民在蠶室裡細心地養蠶吐蠶績。

2. 這塊織物的質地非常韌密,像是由蠶績編織而成。

組詞

探索、布織、絲綢

近義詞

蠶絲、蠶衣、蠶繭

反義詞

毛絨、粗糙、粗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