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傲蕩的意思、傲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傲蕩的解釋

性格倔強,行為放蕩。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七缪》:“由此論之,心小志大者,聖賢之倫也;心大志大者,豪傑之雋也;心大志小者,傲蕩之類也;心小志小者,拘愞之人也。”《隋書·地理志中》:“ 滎陽 古之 鄭 地, 梁郡 梁孝 故都,邪僻傲蕩,舊傳其俗。今則好尚稼穑,重於禮文,其風皆變於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傲蕩”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詞素構成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傲”指傲慢、驕矜,《說文解字》釋為“倨也”,多含貶義色彩;“蕩”意為放浪、不羁,《廣雅》解作“動也”,引申為行為不受拘束。二字組合後,形容性格傲慢且行為放縱的雙重特質,常見于古典文獻中對人物性格的批評性描述。

二、詞性特征 該詞屬形容詞性複合結構,可作謂語或定語,如《宋書·顔延之傳》載“傲蕩常科”即作謂語使用,表達對逾矩行為的負面評價。

三、語用演變 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但在方言學研究中仍有記錄。據《漢語方言大詞典》載,閩南語部分地區保留此詞,特指“驕傲而不知收斂”的行為狀态。

四、近義辨析 相較于單純表傲慢的“驕矜”或表放縱的“浪蕩”,“傲蕩”兼具心智層面的自負與行為層面的失範,語義程度更重。清代《通俗常言疏證》将其列為“狂悖”類近義詞。

(注:本文内容綜合《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廣雅疏證》等典籍,具體文獻可參考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等權威學術平台。)

網絡擴展解釋

“傲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性格倔強,行為放蕩,多用于形容人性格與行為上的矛盾特質。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與典籍出處


3.用法與語境


4.近義詞與關聯詞


“傲蕩”是一個具有曆史深度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含義。如需進一步查閱典籍原文或擴展組詞,可參考《人物志》《隋書》等文獻,或漢語詞典類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艾绶阿姆斯特丹标注偪仄常途承弼成功崇陵祠寺撮鳥打虎拍蠅蛋子钿塗獨乙發媿非違分處甘瓜苦蒂官職浩濤婚宦谫材僭離劫塵結诰嗟懼驚鳴鈞等課戶口米羸瘦連浪聯牌流湯滴水馬沙夢景明湖謬托知己墓地仆仆仆童淺夫沏疊齊眉案親敬欽佩賞得生累射堂守定獸害蜀綉素組龆齡條議體練晩點完稿烏藍曉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