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設置關塞。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滱水》:“ 滱水 自縣南流入峽,謂之隘門,設隘于峽,以譏禁行旅。” 熊會貞 疏:“蓋因設關以察非常,故《魏書·太宗紀》、《靈徵志》有 天門關 之稱。”
(2).謂天設之險阻。 北齊 邢邵 《百官賀平石頭表》:“ 大江 設隘,實限夷華, 前魏 觀濤而退, 後魏 登山而反,聲教不通,多歷年代。”
“設隘”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設置關塞
指在險要之地設立防禦設施或關卡,用于軍事防禦或控制交通。例如北魏郦道元在《水經注》中提到“設隘于峽,以譏禁行旅”,即在峽谷中設置關隘以盤查行人。
天設之險阻
形容自然形成的險要地形,如山川河流等天然屏障。北齊邢邵曾用“大江設隘”描述長江作為天然防線的作用。
“設隘”既可指具體的軍事防禦措施,也可用于抽象描述自然或人為的限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設隘(shè ài),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設置障礙或限制的意思。
設隘的部首是阝(邑),由"讠"為左邊的部分組成,讀音為fǔ,表示與法律、政治相關的意思,而"奧"是右邊的部分,讀音為ào,表示深奧的意思。
設隘總共有10個筆畫,屬于比較複雜的漢字。
設隘的來源比較晚,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的《額爾登賦》:“先王揆度,以避坦露之險,設隘以疏迂睹。” 這個詞在文言文中的使用也相對較少。
設隘的繁體字為「設隘」。
古代的寫法一般為「設厄」,字形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1. 為了保護環境,政府部門設隘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
2. 這家公司為了防止信息洩露,設隘了許多保密措施。
設壇、設關、設陷、設限、設防、設立。
設置、設立、設想、安排、籌劃。
開放、解隘、改革、放寬、取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