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梨園的意思、梨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梨園的解釋

(1) [theatre] 唐玄宗時教練伶人的處所。後世因稱戲班為梨園,又稱戲劇演員為梨園弟子

梨園子弟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白居易《長恨歌》

金陵梨園部也。——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2) 又

梨園以技鳴者。

詳細解釋

亦作“棃園”。1. 唐玄宗 時教練宮廷歌舞藝人的地方。《新唐書·禮樂志十二》:“ 玄宗 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 梨園 ,聲有誤音,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 梨園 弟子’。宮女數百,亦為 梨園 弟子,居 宜春北院 。”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自高頭 宜春 、 梨園 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 聖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孫 一人而已。”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之渙》:“忽有 梨園 伶官十數人,登樓會讌。” 明 高啟 《聽教坊舊妓郭芳卿弟子陳氏歌》詩:“ 梨園 散盡宮槐落,天子愁多内宴稀。”

(2).因 唐玄宗 時于 梨園 教習藝人,後以“梨園”泛指戲班或演戲之所。 宋 歐陽澈 《玉樓春》詞:“興來笑把朱絃促。切切含情聲斷續。曲中依約斷人腸,除卻梨園無此曲。” 明 謝谠 《四喜記·衣錦團圓》:“文編‘四喜’成何用,但梨園新添一種,付與知音一笑中。” 清 孫枝蔚 《秋夜同天葉屺瞻諸子飲次鬥宅觀劇》詩:“賓客自然盈 梓澤 ,江山隻合對梨園。”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六篇:“時諸伶已脫梨園,乃‘當着衆名士之前’,熔化釵鈿,焚棄衣裙。”

(3).指戲曲演唱。《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在下姓 鮑 ,舍下住在 水西門 ,原是梨園行業。”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 張 故業梨園,飲以薰,寝以檀,語笑於羣豔。”

(4).“ 梨園弟子 ”的省稱。指戲曲演員。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結構》:“以作零齣則可,謂之全本,則為斷線之珠,無梁之屋,作者茫然無緒,觀者寂然無聲,無怪乎有識梨園望之而卻走也。”

(5).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本為 漢武帝 所築梨園,植梨樹百株。後以為鎮名。 唐 乾甯 三年(公元896年), 李克用 在此大破 王行瑜 。 宋 淳化 初建為 梨園縣 ,後廢為 梨園鎮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梨園"一詞在漢語中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主要含義及演變如下:

  1. 本義:唐代宮廷樂舞機構 唐代宮廷設有專門訓練樂工、舞者及表演歌舞戲曲的機構,因其位于禁苑中的梨園而得名。唐玄宗李隆基精通音律,常親自在此教習藝人,故"梨園"成為宮廷藝術表演場所的代稱。此義項奠定了該詞的文化基礎。

  2. 引申義:戲曲界 / 戲曲行業 因梨園是唐代培養戲曲表演人才的重要場所,後世遂以"梨園"作為戲曲行當的代稱。戲曲演員被稱為"梨園子弟"或"梨園弟子",戲曲界則稱為"梨園行"或"梨園界"。此引申義使用最為廣泛,體現了該詞的文化傳承。

  3. 文化象征:戲曲藝術本身 "梨園"也常用來指代中國傳統戲曲藝術整體,承載着豐富的藝術傳統和民族特色。談論"梨園佳話"、"梨園春秋"即指戲曲藝術的曆史與發展。

  4. 現代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梨園"主要保留其引申義,用于指代戲曲界或戲曲事業,如"梨園新秀"(戲曲新人)、"梨園世家"(戲曲家族)。其本義則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

總結核心含義: "梨園"源于唐代宮廷藝術機構之名,後演變為中國戲曲界及戲曲藝術的代稱,是中華戲曲文化的重要象征符號。


引用參考來源 (符合原則):

  1. 《漢語大詞典》(權威語文辭書)

    對"梨園"詞條有詳細釋義,涵蓋其曆史起源(唐玄宗設于禁苑)、本義(歌舞戲曲教習場所)及引申義(戲班或戲曲界)。

    來源: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可參考其線上版或官方授權數據庫,如:漢語大詞典網絡版 - 需确認有效訪問權限)

  2. 《新唐書·禮樂志》(正史文獻)

    記載了唐玄宗時期設立梨園、親自教習"梨園弟子"的史實,為"梨園"本義提供最權威的曆史依據。

    來源: [宋] 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可參考中華書局官網或權威古籍數據庫如"國學導航":國學導航 - 需确認具體鍊接有效性)

  3. 《中國戲曲史》(專業學術著作)

    系統闡述"梨園"從唐代宮廷機構演變為戲曲界代名詞的曆史過程及其在戲曲文化中的核心象征意義。

    來源: 中國戲曲研究院編著,或知名戲曲史學者(如廖奔、葉長海等)的權威著作。(可參考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等官方信息)

  4. 《現代漢語詞典》(規範現代用法)

    明确界定"梨園"在現代漢語中的主要含義為"戲班或戲曲界的别稱"。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可參考商務印書館官網或官方授權平台:商務印書館 - 需确認詞條查詢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梨園”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與戲曲藝術密切相關的術語,其含義及演變如下:

一、起源與曆史演變

  1. 唐代宮廷機構
    梨園最初是唐玄宗時期(712-756年)設立的宮廷樂舞培訓機構,專門訓練樂工、歌舞藝人。據《新唐書》記載,玄宗精通音律,親自選拔300名“坐部伎”樂工在梨園教習,并稱他們為“皇帝梨園弟子”。

  2. 從地名到藝術代稱
    梨園原是長安城内的果木園,後因玄宗在此進行藝術活動,逐漸演變為戲曲界的代稱。唐代後,“梨園”泛指戲班、劇團,戲曲演員被稱為“梨園子弟”。


二、梨園的結構與分類

唐代梨園分為多個部門:


三、現代意義與文化影響


四、相關文學與術語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新唐書·禮樂志》或戲曲研究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八沖白旐傍貫标準粉薜蘿子操存草廬澄澈龡豳淳言丹徒布衣倒倉蹈難發奠反服羵首阜俗概然膏脈高門大戶拱度鼓佬見小闇大見噎廢食假造蹐躬掘門絕食郡邸開弘開樽連衍曆陳流和理狀賣餅婆婆家搶運前清跷毬起翦青面聖者阙忘驅厲入火赴湯少林沈斷勝義石湖仙市閑水牛兵四學士肆詐窣堵天鈞屯否丸封夏蠶小生産席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