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怠安的意思、怠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怠安的解釋

懈怠;苟安。 宋 歐陽修 《文正範公神道碑銘》:“ 夏 童跳邊,乘吏怠安。帝命公往,問彼驕頑,有不聽順,鋤其穴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怠安”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怠安”由“怠”和“安”組成,意為懈怠與苟安,指因懶散松懈而滿足于現狀,缺乏進取心。該詞多用于描述消極的生活或工作态度。

二、出處與經典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歐陽修的《文正範公神道碑銘》:“夏童跳邊,乘吏怠安。帝命公往,問彼驕頑,有不聽順,鋤其穴根。” 此處“怠安”指官吏因懈怠苟安導緻邊疆治理不力,需派賢臣整頓。

三、字義分解

  1. 怠:
    • 本義為懶散、松懈(如“懈怠”“怠惰”);
    • 引申為輕慢、不恭敬(如“怠慢”)。
  2. 安:
    • 指安定、滿足現狀(如“安于現狀”);
    • 亦可表示平安、安全(如“轉危為安”)。

四、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怠安”多用于批評消極态度,例如:“不能怠安安于現狀,要有螺絲釘般的鑽研精神”(造句)。但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古文或書面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辭海》或歐陽修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怠安》的意思

《怠安》是一個漢語詞語,意味着懶散不安,無所事事,不思進取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怠安》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心”、“手”,其中“心”為部首,表示與情感、思維相關,“手”為筆畫。

詞源

《怠安》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馮夢龍文集》中,用來描述一個人懶散無所事事、缺乏進取心的狀态。

繁體

《怠安》的繁體字為「懈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怠安》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現代漢字的基本形态。

例句

1. 他一直怠安,沒有積極尋找一份工作。

2. 學生在假期中沉迷于遊戲,導緻學業怠安。

3. 怠安的态度使他失去了很多機會。

組詞

怠惰、怠慢、安逸、安危

近義詞

懶散、懈怠、慵懶、消極

反義詞

勤勉、積極、努力、進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