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蜂的意思、黃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蜂的解釋

[wasp] 許多有翅的膜翅目昆蟲的一種,通常有一個細長、光滑的身體,靠一個細柄與腹部相連,有發育完整的翅,嚼吸式口器,雌蜂和工蜂有一根多少有點可怕的螫針,屬于很多不同的科,包括社會性和單個習性的,大部分是肉食性的,經常用螫針殺死或麻醉毛蟲、昆蟲或蜘蛛,為巢窩内的幼蟲供應喂養食物

詳細解釋

通常指胡蜂一類的昆蟲。 唐 李商隱 《閨情》詩:“紅露花房白蜜脾,黃蜂紫蜨兩參差。春窗一覺風流夢,卻是同袍不得知。”《水浒傳》第四一回:“這 黃文炳 雖是罷閑通判,心裡隻要害人,慣行歹事, 無為軍 都叫他做黃蜂刺。”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蜂(學名:VespulaVespa),在漢語詞典中通常指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科(Vespidae)昆蟲的統稱,是一類具有社會性或獨居習性的飛行昆蟲。以下從漢語釋義、生物學特征及文化意象三方面詳細說明:


一、漢語詞典釋義

  1. 基本定義

    黃蜂泛指體色黃黑相間、腰部纖細、具螫針的蜂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其為“昆蟲,身體黃褐色,有黑色斑紋,翅膜質,觸角絲狀,雌蜂尾端有毒刺,能蜇人”。其名稱源于體表鮮明的黃色斑紋,與蜜蜂(Apis)區分明顯。

  2. 分類範疇

    漢語中“黃蜂”涵蓋胡蜂科多個屬種,如常見的長腳黃蜂(Polistes)、馬蜂(Vespa)等。《辭海》補充說明其多為肉食性或雜食性,部分種類捕食害蟲,部分危害農作物。


二、生物學特征

  1. 形态結構

    • 體型:成蟲體長1.5–4厘米,腹部具黑黃相間環紋。
    • 螫針:雌蜂尾端螫針連接毒腺,可反複蜇刺(蜜蜂螫針有倒鈎,蜇人後脫落)。
    • 巢穴:社會性黃蜂以咀嚼木質纖維混合唾液築紙質巢,多懸挂于樹梢、屋檐下。
  2. 生态習性

    • 食性:成蟲吸食花蜜、果汁,幼蟲需蛋白質,故工蜂捕食蠅類、毛蟲等。
    • 社會性:蜂群由蜂後、工蜂、雄蜂組成,秋季新蜂後離巢越冬,舊巢廢棄。

三、文化象征與警示意義

  1. 文學隱喻

    古漢語常以“黃蜂”喻指危險或煩擾之物,如《詩經·小雅》中“莫予荓蜂”暗喻小人讒言(“荓蜂”即黃蜂)。現代成語“黃蜂蜇人”形容突然的傷害。

  2. 安全警示

    黃蜂毒液含組胺、磷脂酶等,可引發過敏反應。遇蜂巢需遠離,遭攻擊時以衣物護頭靜止撤離。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夏征農, 陳至立主編.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3.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中國動物志·昆蟲綱·膜翅目》. 科學出版社, 2005.
  4. 國家動物标本資源庫. "胡蜂科生态習性研究". 訪問鍊接(需替換為有效鍊接)
  5.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有毒動物傷害預防指南》.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網絡擴展解釋

黃蜂(學名:胡蜂),又稱螞蜂或馬蜂,是膜翅目胡蜂科昆蟲的統稱。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分類

黃蜂屬于膜翅目胡蜂科,全球已知約1.5萬種,中國記錄200餘種。社會性黃蜂僅占少數(如胡蜂科約1000種),多數為獨栖性。

二、形态特征

三、生活習性

  1. 食性:成蟲以花蜜為主食,幼蟲需母蜂提供昆蟲等肉食。
  2. 築巢:巢穴多由浸軟木漿制成紙質結構,與蜜蜂的蜂蠟巢明顯不同。
  3. 社會性:部分種類(如大胡蜂)具社會性分工,多數為獨栖。

四、生态角色

五、文化意象

唐代詩人李商隱曾以“黃蜂紫蝶兩參差”描繪其動态,體現自然觀察的細膩。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毒性機制,可參考生物學專業文獻或百科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暗目班賜暴賊補增禅宮長眼賜宴大電丁荦非度鋒劍焚谷佛臘日拊樂扶牆摸壁工事官報私仇關系網歸真反璞會要火囤火浣布火燒祆廟計酬解囊精雕細刻酒國懇懇勤勤連珠帳林叢落水管旅亭姆母你門弄法楩枏萍劍起複起勁棄堂帳羣蝨處裈中饒命入衆三泖善性盛行十六進制十世宥樞秘泰山府君天殃天淵之隔恸醉頭童拖金委紫危槷問心薶挂萷蔘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