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蒲鞭示辱的意思、蒲鞭示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蒲鞭示辱的解釋

對有過錯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隻是為了使他感到羞恥,并不使他皮肉受苦。舊時用于宣揚官吏的所謂寬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蒲鞭示辱

指以蒲草為鞭,施加薄懲以示警戒,重在使受罰者自省羞愧而非施以肉體痛苦。這一典故源自東漢官員劉寬的仁政實踐,《後漢書·劉寬傳》載其“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闡釋:

一、本義溯源

“蒲鞭”即以柔韌蒲草編制的鞭具,物理特性決定其無法造成實際傷害;“示辱”強調通過象征性懲戒激發受罰者的羞恥心。這種治理方式體現了儒家“導德齊禮”的思想,如《論語·為政》所言“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二、文化引申

  1. 仁政象征:成為曆代頌揚寬厚治吏的典型意象,如宋代李昴英詩雲“蒲鞭不施庭無人”;
  2. 教育哲學:衍生為以感化代替嚴懲的教化理念,清代王夫之《讀通鑒論》稱此法“養恥導善”;
  3. 成語固化:現代詞典界定為“從寬治吏或施行薄懲”的代稱(《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127頁)。

三、當代價值

該典故被納入廉政文化教育體系,如中央紀委官網解讀其為“慎刑恤民的傳統治理智慧”,其“重教輕罰”内核仍為現代管理提供倫理參照。


參考來源

  1. 《後漢書·劉寬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論語集釋》(程樹德撰,中華書局2013版)
  3. 《文溪存稿·送聶侍郎子述》(李昴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4版)
  4. 《讀通鑒論·卷七》(王夫之著,中華書局1975版)
  5.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版)

網絡擴展解釋

“蒲鞭示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象征性的懲罰使人知恥改過,而非施加肉體痛苦。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2.典故來源

出自《後漢書·劉寬傳》:東漢官員劉寬治理地方時,對犯過錯的吏民“但以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蒲鞭質地柔軟,無法傷人,此舉體現其以德化民的執政理念。

3.用法與場景

4.古籍例句

5.評價與争議

該成語既承載傳統政治理想,也反映古代社會治理中“教化優先”的理念,現代可用于強調教育應注重引導而非懲戒的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筆管條直臂胛避眚蔔宇鸧鷃禅慧杈丫成句叱嗟風雲抽毀蕩析誕謬道範搗亂揲揲錘錘滴瀝煩獄霏霏分文不取伏貼夠瞧的鬼斧紅子荒薉踐盟腳輪家主公機谲拘緻剀到琅璁粱肉論秀馬馱子木槽馬溺水鋪厫欠申請救慶祚日長一線瑞麥瑞芽掃榻傻裡傻氣山扉傷時感事省劄神造侍鬟騰馬天慶跳疾同齊挖窖嵬昂窩魯朵詳閑洗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