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鞭示辱的意思、蒲鞭示辱的詳細解釋
蒲鞭示辱的解釋
對有過錯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隻是為了使他感到羞恥,并不使他皮肉受苦。舊時用于宣揚官吏的所謂寬仁。
詞語分解
- 蒲鞭的解釋 以蒲草為鞭。常用以表示刑罰寬仁。《後漢書·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 唐 李白 《贈清漳明府侄聿》詩:“蒲鞭挂簷枝,示恥無撲抶。” 宋 蘇轼 《次韻李端叔送保倅翟安
- 辱的解釋 辱 ǔ 羞恥:羞辱。恥辱。 使受到羞恥:辱罵。侮辱。折辱。 謙辭,表示承蒙:辱承。辱賜。 玷污,辜負:辱沒(?)。辱命。玷辱。 寵榮 筆畫數:; 部首:辰;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蒲鞭示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象征性的懲罰使人知恥改過,而非施加肉體痛苦。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本義:用蒲草制成的鞭子責罰犯錯者,僅使其感到羞恥,不造成身體傷害。
- 引申義:比喻為政者以寬厚仁慈的方式感化他人,或象征刑罰極輕,重在教化而非懲戒。
2.典故來源
出自《後漢書·劉寬傳》:東漢官員劉寬治理地方時,對犯過錯的吏民“但以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蒲鞭質地柔軟,無法傷人,此舉體現其以德化民的執政理念。
3.用法與場景
- 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的仁政,或現代引申為溫批評教育方式。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強調感化而非懲罰的初衷。
4.古籍例句
- 《快心編》:“古人有蒲鞭示辱則可矣。”(通過輕責使人反省)
- 《二刻拍案驚奇》:“手腕偷力,蒲鞭示辱而已。”(形容寬厚待下)
5.評價與争議
- 積極面:被視為“仁政”典範,符合儒家以德服人的思想。
- 局限性:部分古籍指出這可能是官吏标榜“寬仁”的手段,實際效果因時而異。
該成語既承載傳統政治理想,也反映古代社會治理中“教化優先”的理念,現代可用于強調教育應注重引導而非懲戒的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蒲鞭示辱:一種古代的刑罰手段
蒲鞭示辱(pú biān shì rǔ)是指古代中國的一種刑罰,常被用于對待罪人進行體罰示衆。該刑罰主要通過使用蒲鞭,對罪犯進行鞭打,以示警惕和懲罰。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将“蒲鞭示辱”的拆分部首為"艸"和"革",其中"艸"是指草字頭,"革"是指青字頭,而該詞的總筆畫數為22。
來源和繁體
《蒲鞭示辱》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刑罰制度。在古代社會,蒲鞭被用來鞭打罪人以示懲戒,而示辱則是指在公開場合對罪犯進行示衆以顯示其罪行。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蒲鞭示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蒲鞭示辱》可以采用古體字進行書寫,如「蒲懲示辱」。這種寫法保留了古代漢字的痕迹,給人以古風古韻的感覺。
例句
1. 他因犯重罪而被判以蒲鞭示辱,噩夢般的日子即将到來。
2. 幾百年前,蒲鞭示辱是一種極不人道的刑罰方式。
相關詞彙
組詞:蒲鞭、示辱、刑罰、體罰
近義詞:鞭撻、鞠之以鞭、刑責
反義詞:褒獎、褒揚、表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