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ool]
(2) 同根莖的一枝或一群樹幹,尤指與吸根或水發芽有關的枝幹
(3) 植物的根和主幹部分
(1).植物的根和主幹部分。 漢 王充 《論衡·超奇》:“有根株於下,有榮葉於上,有實核於内,有皮殼於外。” 唐 陸龜蒙 《丁隱君歌》:“老樹根株若蹲獸,霜濃果熟未容收。”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礎。 唐 杜甫 《奉贈射洪李四丈》詩:“遊子無根株,茅齋付秋草。” 宋 蘇舜欽 《遷居》詩:“手足日不閑,在地無根株。” 鄭觀應 《盛世危言·販奴》:“而 澳 港 外埠之根株猶未絶也。” 郭沫若 《文藝論集·一個宣言》:“藝術失卻了民衆的根株,藝術亦因之而失去生機。”
(3).根除。《金史·循吏傳·張奕》:“﹝ 張奕 ﹞擒其首惡誅之。後五日,都統 完顔阿魯補 以軍至 歸德 ,欲根株餘黨, 奕 以闔門保郡人無他,遂止。”
“根株”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相關解釋來源涵蓋古籍及現代詞典:
一、植物學本義
二、比喻義
三、動詞用法
古籍中偶作“根除”解,如《金史》記載“根株餘黨”表示徹底清除殘餘勢力。
典型例句
如需進一步溯源,可參考《論衡》《杜甫詩集》等文獻原文,或查閱線上詞典如滬江詞典。
根株(gēn zhū)是一個漢字詞彙,表示植物的根部和根系。
拆分部首和筆畫根株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木(mù),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根株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出自《論語·鄉黨篇》中的一句話:“有術者,根株而已矣。”意為“能夠掌握一定技藝的人,隻是掌握了技藝的根本而已”。
繁體根株的繁體字為「根株」,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根株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來說,「根」的舊字形為「艮」,「株」的舊字形為「本」。而如今的「艮」和「本」則指的是另外的字。
例句1. 這棵樹的根株紮得非常深。
2. 根株是植物生長的重要部分。
以「根株」為核心的其他詞彙有:根系、樹根、根須等。
近義詞與「根株」同義的詞語有:根莖、根系等。
反義詞與「根株」反義的詞語有:枝葉、葉片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