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防微的意思、防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防微的解釋

在錯誤或壞事剛萌發時,就加以制止。《晉書·慕容垂載記》:“ 垂 為三軍之統,卿為謀 垂 之主,用兵制勝之權,防微杜貳之略,委之於卿,卿其勉之。”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常謂盡誠可以絶嫌猜,徇公可以弭讒愬。謂慎獨防微為近隘,謂艱貞用晦為廢忠。”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古之婦人,夫不在家,則不為容飾也,其遠嫌防微,至於如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二戴》:“淩霄桑寄生,滋蔓尚可懼。惜哉不防微,良材化枯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防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于在錯誤、壞事或不良傾向剛露出微小苗頭時就及時加以制止和預防,防止其發展擴大。它強調的是一種預見性、警惕性和早期幹預的智慧。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1. 字義解析與構詞:

    • 防: 本義指堤壩,引申為防止、防備、戒備。
    • 微: 本義指隱蔽、隱匿,引申為細小、輕微、不明顯、不顯著。這裡特指事物的萌芽狀态、初始階段或微小的迹象。
    • 構詞方式: “防微”是一個動賓結構的複合詞。“防”是動詞,“微”是賓語,表示防備的對象是那些微小、不易察覺的隱患或不良開端。
  2. 核心含義與用法:

    • 核心思想: 指在禍患、錯誤或不良風氣剛剛萌芽、尚處于微小或不易察覺的階段時,就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和消除,不讓其有機會發展壯大,造成嚴重後果。這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中“見微知著”、“未雨綢缪”的預防思想。
    • 典型用法: “防微”常與“杜漸”連用,構成成語“防微杜漸”。“杜”是堵塞,“漸”是事物發展的開端、苗頭。“防微杜漸”的意思是在錯誤或壞事剛冒頭時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是對“防微”含義的進一步強調和補充。單獨使用“防微”時,其含義與“防微杜漸”的核心部分一緻,都強調對微小隱患的早期預防。
    • 應用場景: 常用于形容對個人品德修養(如防止小錯釀成大惡)、社會治理(如遏制不良風氣蔓延)、健康管理(如預防小病發展成大病)、安全管理(如排查微小隱患)等方面的謹慎态度和預防措施。
  3. 出處與典故(體現權威性):

    • 雖然“防微”單獨成詞的直接早期文獻用例不如“防微杜漸”豐富,但其思想源遠流長,并在經典文獻中通過相關表述體現。
    • 《後漢書·丁鴻傳》: 東漢大臣丁鴻在給漢和帝的奏疏中寫道:“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消滅,害除福湊矣。” 這裡的“杜漸防萌”與“防微杜漸”含義相同,是這一思想的重要早期表述來源之一。丁鴻以此勸谏皇帝要從小事抓起,防止宦官專權等禍患。
    • 《宋書·吳喜傳》: 南朝史學家沈約在《宋書》中記載:“且欲防微杜漸,憂在未萌,不欲方幅露其罪惡,明當嚴诏切之,令自為其所。” 這是“防微杜漸”一詞較早的明确記載之一,體現了其在治國理政中的應用。
    • 《元史·張桢傳》: “有不盡者,亦宜防微杜漸而禁于未然。” 再次印證了該思想在曆史中的延續和應用。
  4. 現代漢語詞典釋義(體現專業性):

    • 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通常将“防微”置于“防微杜漸”詞條下進行解釋,強調其核心在于在壞事、錯誤、不良傾向等剛露苗頭時就及時制止,防止其擴大發展。例如: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 在“防微杜漸”詞條下解釋為“在錯誤或壞事萌芽的時候及時制止,不讓它發展(微:微小,指事物的苗頭;杜:堵住;漸:事物的開端)”。這清晰地闡釋了“防微”在此語境中的具體含義(關注“微”即苗頭)。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對“防微杜漸”的解釋更為詳細,強調“在錯誤或壞事剛露頭時就加以制止,防止其發展蔓延”。這也涵蓋了“防微”的核心要義。
  5. 重要性(體現價值):

    • “防微”所蘊含的哲理具有普遍意義。它告誡人們,任何大的問題往往是由小問題積累發展而來的。忽視微小的過失、隱患或不良苗頭,可能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在個人成長、組織管理、社會治理、健康維護等各個領域,秉持“防微”的理念,積極主動地排查風險、糾正小錯、遏制不良趨勢,是避免重大失誤、保障安全穩定、促進良性發展的關鍵策略。

“防微”意指警惕并防止錯誤、禍患或不良傾向在微小、萌芽狀态時的發展。它強調未雨綢缪、抓早抓小的智慧,常與“杜漸”連用構成成語“防微杜漸”。其思想源遠流長,見于《後漢書》、《宋書》等典籍,并被現代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語大詞典》所收錄和闡釋,強調在事物發展初期進行幹預的重要性,是極具價值的處世和管理哲學。

網絡擴展解釋

“防微”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fáng wēi,其核心含義是在錯誤或壞事剛萌發時,就及時加以制止。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字面解析:

    • “防”:預防、防止;
    • “微”:微小、細微的苗頭。
    • 合起來指從細微處防範,避免問題擴大。
  2. 引申意義: 強調在事物發展的初期階段采取行動,防止不良趨勢蔓延。這種思想常見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處世哲學,如“防患于未然”。


文獻引證


使用場景

  1. 日常語境:
    • 用于提醒他人或自我警示,例如:“工作中要防微,避免小失誤積累成大問題。”
  2. 成語關聯: 常與“防微杜漸”連用,後者更突出“逐步消除隱患”的過程。

“防微”是一種前瞻性的思維,主張通過早期幹預控制風險,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未雨綢缪”的智慧。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用法,可參考《晉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柏城百戰百敗半飽把箱不刊之典彩陶茶炊巉嶻呈華城隈淳越大春戴炭簍子道拜道副大廈将颠大張旗鼓電瓶車冬卿遁法伐德法顯風動工具剛略廣裕鴻題穢仙禍福相倚呼索荊王景星慶雲金柅理官力學莫不成墨慘奶酪旁辟破故紙青蠅點玉秦皇魚奇葩異卉容成公容禮孺褓乳魚三十六計删次山房傷痍社會風氣蛇蜮衰衰疏密有緻堂威頑肉向隅而泣銜卮心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