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的意思、防微的詳細解釋
防微的解釋
在錯誤或壞事剛萌發時,就加以制止。《晉書·慕容垂載記》:“ 垂 為三軍之統,卿為謀 垂 之主,用兵制勝之權,防微杜貳之略,委之於卿,卿其勉之。”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常謂盡誠可以絶嫌猜,徇公可以弭讒愬。謂慎獨防微為近隘,謂艱貞用晦為廢忠。”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古之婦人,夫不在家,則不為容飾也,其遠嫌防微,至於如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二戴》:“淩霄桑寄生,滋蔓尚可懼。惜哉不防微,良材化枯樹。”
詞語分解
- 防的解釋 防 á 戒備,預先作好應急的準備:防止。防備。預防。防範(防備,戒備)。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嚴格控制個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敵一樣)。防微杜漸(在壞事和錯誤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以免發展下去)。 守衛
- 微的解釋 微 ē 小,細小:細微。輕微。微小。微型。微觀。微雕。微積分。微電腦。微量元素。謹小慎微。微乎其微。 少;稍:稍微。微笑。微調(俹 )。 衰落;低下:卑微。微賤。 精深;精妙:微妙。精微。微言大義。
網絡擴展解釋
“防微”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fáng wēi,其核心含義是在錯誤或壞事剛萌發時,就及時加以制止。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解析:
- “防”:預防、防止;
- “微”:微小、細微的苗頭。
- 合起來指從細微處防範,避免問題擴大。
-
引申意義:
強調在事物發展的初期階段采取行動,防止不良趨勢蔓延。這種思想常見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處世哲學,如“防患于未然”。
文獻引證
- 《晉書·慕容垂載記》中提到:“防微杜貳之略”,指提前杜絕潛在的背叛或錯誤。
- 唐代劉禹錫在《上杜司徒書》中寫道:“慎獨防微為近隘”,強調獨處時也要謹慎防範小過失。
使用場景
- 日常語境:
- 用于提醒他人或自我警示,例如:“工作中要防微,避免小失誤積累成大問題。”
- 成語關聯:
常與“防微杜漸”連用,後者更突出“逐步消除隱患”的過程。
“防微”是一種前瞻性的思維,主張通過早期幹預控制風險,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未雨綢缪”的智慧。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用法,可參考《晉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防微(fáng wēi)一詞意為預防微小事物的發展,是一種積極的防範措施。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
- 部首:阜(fù)
- 筆畫:共8畫
防微一詞的來源較難确定,但據推測可能與古代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有關,其中有句名言:“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這一句中出現了“廟算不勝”一詞,而其中的“不勝”與“微”在意義上較為相似,因此認為防微一詞可能來源于此。
防微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關于防微的古代寫法較難查找到準确的信息,因此無法給出确切的答案。
以下是一個例句:
- 我們應該重視每一個細微的變化,以便及早采取防微措施。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
- 防範微小
- 防患未然
- 防止微小變化
一些近義詞包括:
- 提前預防
- 防患未然
- 警惕微妙
一些反義詞包括:
- 未曾防備
- 不予重視
- 放松警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