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碑的意思、石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碑的解釋

[stone tablet] 刻着文字或圖畫、豎立起來作為紀念物的石頭

詳細解釋

作為紀念物或标記的豎石。多镌刻文字,意在垂之久遠。《禮記·檀弓下》“公室視豐碑” 漢 鄭玄 注:“豐碑斲大木為之,形如石碑。”《後漢書·儒林傳序》:“ 熹平 四年, 靈帝 乃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使天下鹹取則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魏土地記》曰: 梁山 北有 龍門山 , 大禹 所鑿,岸上竝有廟祠。祠前有石碑三所,二碑文字紊滅,不可復識;一碑是 太和 中立。” 唐 李嘉祐 《晚發鹹陽寄同院遺補》詩:“ 秦 家故事隨流水, 漢 代高墳對石碑。”《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又立一道石碑,詳紀 保安 棄家贖友之事,使往來讀碑者,盡知其善。” 何小平 等《蘭圃天香》:“一轉身,在一塊形象美麗的石碑上,卻有一首 朱6*德 同志贊美蘭花的詩。”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石碑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石碑是漢語中表示"用石料制成的豎立長形刻文載體"的複合名詞,由"石"與"碑"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碑"最早指古代宮廟前用于測日影或拴牲畜的豎石,後演變為記錄功勳、事件的石刻載體。《說文解字》将"碑"訓釋為"豎石也",段玉裁注雲:"古碑有三用:宮中之碑,識日景也;廟中之碑,以麗性也;墓所之碑,以下棺也。"

在形制特征方面,《現代漢語詞典》界定石碑為"用石頭制成的碑",多呈長方體或圓柱狀,表面镌刻文字或圖案。《辭海》補充說明其高度多在1-5米之間,常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構成,碑首多雕刻螭龍、祥雲等紋飾。考古學家馬衡在《中國金石學概要》中指出,漢代确立"碑"作為文字載體的定制,唐代形成"碑碣制度",五品以上官員用碑,以下用碣。

石碑的文化功能包含三重維度:其一為紀念功能,如《西安碑林博物館官網》載唐代《石台孝經碑》完整保存儒家經典;其二為文獻載體,國家圖書館藏北宋《平江圖碑》完整記錄古代蘇州城貌;其三為藝術呈現,故宮博物院藏東晉《爨寶子碑》展現漢字從隸到楷的演變軌迹。

語言學角度分析,"石碑"屬于偏正式合成詞,"石"限定材質屬性,"碑"明确器物類别,這種構詞方式常見于《爾雅》以來的器物命名體系。清代訓诂學家王念孫在《廣雅疏證》中特别強調"凡言碑者,皆謂刻文之石",這一釋義至今仍為《新華字典》等現代辭書所沿用。

網絡擴展解釋

“石碑”指用石頭制成的豎立碑刻,通常刻有文字或圖案,用于紀念事件、人物或作為标志。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石碑是豎立的石質碑刻,主要功能是記錄重要事件、人物功績或作為地标。常見于廟宇、陵墓、紀念場所,如山東曲阜孔廟碑、南京梁忠武王碑等典型遺存。

二、曆史發展與早期用途

  1. 時間測量:早期宮廷石碑通過日影辨别時辰,類似簡易日晷(《禮記》記載)。
  2. 祭祀拴牲:宗廟石碑用于固定祭祀牲畜(《禮記·祭義》),兼具莊重裝飾性。
  3. 葬禮輔助:墓穴四角設碑,用于牽引棺椁下葬,後演變為刻寫墓主生平的墓碑。

三、功能與分類

四、文化意義

石碑承載古代文字、書法藝術與曆史信息,如漢碑篆隸字體、六朝碑刻等,是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實物資料。


如需了解石碑雕刻工藝或具體著名碑刻案例,可參考相關考古文獻或博物館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濟拔足北宮嬰兒比畫賓帱兵柄朝天馄饨朝陽丹鳳撤除乘馭沉凝馳薄麤猛村傭斷魂放詞藩籬草法物庫鵩吊父國幹戚高姿态歸投漢姓黑河市宏溥浣溪紗滑水揮弓戶曉建丑月節錄寖昌克羅米連任禮節理想論人沒方寸鳴弦揆日碰勁飄瓦虛舟婆娘七大洲齊東語竊蟲欽犯輕妙蝤蛴頸榮齒生食伸冤理枉獅帶順時施宜孫業它腸铤刺頽淵文修武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