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括索取。《新唐書·韓滉傳》:“然覆治案牘,深文鉤剝,人亦咨怨。”
“鈎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讀作gōu bāo(部分資料中拼音标注為“gōu bō”),意為“搜刮索取”,強調通過不正當手段強取他人財物或權益的行為。
出處與用法
源自《新唐書·韓滉傳》:“然覆治案牘,深文鉤剝,人亦咨怨。”,描述韓滉在審理案件時嚴苛盤剝,引發民怨。現代多用于形容剝削、壓榨的行為。
構詞解析
相關說明
需注意與成語“勾剝”(gōu bō)區分,後者特指勾結他人進行剝奪,而“鈎剝”更側重通過苛責手段索取。
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批判性語境,描述對資源的過度榨取,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明确具體指向。
鈎剝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被嚴厲地批評或是被剝奪某種權利或地位。當一個人被鈎剝時,他可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或被法律規定的處罰。
鈎剝這個詞分為兩個部分:鈎和剝。鈎的部首是钅,總共有9個筆畫。剝的部首是刂,總共有8個筆畫。
鈎剝一詞源于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字是鈎剝。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鈎剝這個詞,古人的寫法可能會略有差異,但基本上保持相同的含義。
1. 這個貪官因為受賄被法庭鈎剝。
2. 他因為觸犯公司規定而被領導鈎剝。
鈎剝的相關詞彙包括:
1. 鈎心鬥角:指人們為了争奪利益而進行的勾心鬥角。
2. 剝削:指剝奪他人財産,以獲取個人利益。
3. 改革開放:指對社會制度、經濟政策等進行的大規模變革。
鈎剝的近義詞是鈎落,意思相近,指的也是被嚴厲批評或剝奪權利。反義詞是寬容,意思相反,指的是對人們或事物的寬容和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