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法的意思、五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法的解釋

(1).謂規、矩、繩、權、衡。《禮記·深衣》:“五法已施,故聖人服之。故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故先王貴之。” 孫希旦 集解:“謂規、矩、繩、權、衡也。”

(2).謂仁、義、禮、智、信。《大戴禮記·盛德》:“天子三公合以執六官,均五政,齊五法,以禦四者,故亦惟其所引而之。” 盧辯 注:“五法,謂仁義禮智信。”

(3).佛教謂名、相、分别、正智、真如。《入楞伽經》卷七:“何等五法?一者名,二者相,三者分别,四者正智,五者真如……一切佛法,皆入五法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一、古代法律術語中的"五法"

指中國古代五種基本刑罰的統稱,源于《周禮·秋官·司刑》。具體包括:

  1. 墨刑(面部刺字)
  2. 劓刑(割鼻)
  3. 剕刑(斷足,又稱"刖刑")
  4. 宮刑(破壞生殖器官)
  5. 大辟(死刑)

    此分類體現了早期中國法律體系的刑罰結構,對後世立法影響深遠。

    來源:


二、中醫理論中的"五法"

指中醫診斷的五種核心方法,源自《黃帝内經》:

  1. 望法(觀察神色、形态)
  2. 聞法(聽聲音、嗅氣味)
  3. 問法(詢問症狀、病史)
  4. 切法(脈診與觸診)
  5. 按法(按壓身體部位診察)

    此為中醫辨證施治的基礎,強調綜合判斷疾病本質。

    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五法”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和領域不同而有差異,以下是主要解釋:

一、傳統工具與規範(儒家經典)

指規、矩、繩、權、衡五種工具,象征社會規範和公平準則。

二、儒家倫理(五常)

指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标準。

三、佛教概念(唯識學)

佛教中“五法”指名、相、分别、正智、真如,用于解析心識與現象的關系:

  1. 名:事物的名稱;
  2. 相:事物的表象;
  3. 分别:對名相的辨别;
  4. 正智:超越分别的智慧;
  5. 真如:終極真實本性。

四、中醫治法(傷寒五法)

指中醫治療傷寒的五種基本方法:

  1. 發表:辛溫/涼解表(如麻黃湯、銀翹散);
  2. 解肌:解除肌表之邪(如桂枝湯);
  3. 和解:調和半表半裡證(如小柴胡湯);
  4. 攻裡:清除内邪;
  5. 救裡:治療内傷重症。

五、法律相關(特定術語)

現代語境中可代指國防法、國家安全法、軍事設施保護法、保守國家秘密法、反間諜法五部法律的統稱。


“五法”在不同領域含義迥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詳細分類或出處,可查閱《禮記》《大戴禮記》或佛教唯識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愎按覈案節保勘貶毀标懸避遜懘鑰籌饟電露頓兵敦奬範世風鶴富教乖失管道系統故關國音孤竹呵導畫革畫墁簡侻假形稽疑駒光快刀斬亂絲纍臣離客領納趢趗滅磨明吏逆防溥泛錢法乾隆帝乞留曲律忍殿紉蘭燒錢紙身城沈德石囷授簡受私霜妍順毛摸驢順恕順聽歲德天高氣爽通緘土軍鼍吟微微了了烏漆墨黑向物忀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