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纍臣的意思、纍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纍臣的解釋

1.古代被拘系于異國的臣子對所在國國君自稱。亦泛指被拘系之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孟明 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纍臣釁鼓,使歸就戮於 秦 ,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 金 元好問 《雪香亭雜詠》之十五:“白髮纍臣幾人在,就中愁殺 庾蘭成 。” 明 劉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節》:“纍臣罪案,其實不曾訊明,其實無證據也。” 清 趙翼 《贈李莪洲孝廉》詩:“論詩消遣纍臣寂,降氣周旋獄吏尊。”

2.特指 戰國 楚 屈原 。 原 因讒被放,自沉于 汨羅 。後人因其無罪而死,故稱。 宋 方夔 《重午》詩之一:“纍臣水底沉魚塚,玉女釵頭綴虎符。” 明 汪道昆 《高唐夢》:“澤畔招魂,纍臣何處悲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纍臣”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
指被囚禁的臣子,通常用于臣子自稱,表示因罪或戰敗被拘禁的處境。該詞帶有謙卑、自貶的意味,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

出處與例句
源自《左傳·成公三年》的記載:“以君之靈,纍臣得歸骨於晉。” 此句為楚國戰俘知罃(zhì yīng)對晉國國君的表述,意為“承蒙您的恩惠,我這被囚的臣子得以将屍骨帶回晉國”,反映了古代戰争中俘虜的境遇。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籍或曆史讨論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謙稱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纍臣

《纍臣》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默默無聞地承擔重任、默默無聞地為人民服務的官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纍臣》的拆分部首為“纟”和“臣”,其中“纟”是表示纖維或紡織品的象形字,也可作為紡織品相關事物的部首;“臣”表示官員。

《纍臣》的總筆畫數為26畫。

來源

《纍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官員體制。在古代,臣子是國家重要的官員,他們為國家出盡了心力,但往往默默無聞。這個詞語側重于其默默無聞的特點,強調了他們默默無聞地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的品質。

繁體

《纍臣》的繁體寫法為「纍臣」。

古時候漢字寫法

《纍臣》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字形可能會有些差異,但整體上仍然表達着相同的意義。

例句

1. 這位官員雖然平時默默無聞,但他是一位真正的纍臣,默默地為人民服務。

2. 這位教師默默地奉獻自己的辛勤勞動,是一位真正的纍臣。

組詞

纍臣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通常作為一個獨立詞語存在。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默默無聞、默默耕耘、默默奉獻、默默付出。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出名、耀眼、顯赫、備受矚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