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乾隆帝的意思、乾隆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乾隆帝的解釋

(1711-1799)即“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皇帝。廟號高宗,年號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碩寶親王。即位後繼續用兵平定準噶爾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亂,并在新疆設伊犁将軍,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時編成《四庫全書》,但屢興文字獄。曾六次南巡,揮霍浪費。後期任用權臣和b133二十年,************風氣盛行。1796年b134位給皇太子(嘉慶帝),自稱太上皇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乾隆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姓愛新覺羅,名弘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其統治時期(1735年—1796年)史稱“乾隆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鼎盛時代。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分項解析:


一、身份與年號釋義

  1. 本義

    “乾隆”為年號,“乾”取自《易經》“乾為天”,象征至高無上;“隆”意為興盛、顯赫,合指“天道昌隆”。帝王年號多寄托國運祈願,此名彰顯統治合法性及盛世願景 。

  2. 帝王代稱

    古代以年號代指帝王是漢語慣例,如《清史稿》載:“高宗純皇帝,諱弘曆,世宗第四子……紀元乾隆”,故“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曆 。


二、統治特征與曆史地位

  1. 文治武功

    乾隆帝推行“寬嚴相濟”政策,前期整頓吏治、減免賦稅,人口增至3億;軍事上平定準噶爾、大小和卓叛亂,奠定現代中國版圖基礎 。

  2. 文化集大成者

    敕修《四庫全書》彙集古籍,但“文字獄”頻發(如“徐述夔案”),形成思想控制的雙面性 。


三、曆史評價與文化符號

  1. “十全老人”的自譽

    乾隆晚年自诩“十全武功”,撰《十全記》彰顯示威邊疆之功,反映其好大喜功的性格 。

  2. 盛世隱憂

    史家評其後期閉關鎖國、寵信和珅,導緻腐敗叢生,為清朝衰落埋因。趙爾巽《清史稿》稱:“運際郅隆,勵精圖治……然中葉後,權私蒙蔽,吏治漸弛” 。


權威參考文獻

(注:鍊接為故宮博物院官方可驗證地址,内容詳見“清代宮廷史”欄目)

網絡擴展解釋

乾隆帝(1711年-1799年),即愛新覺羅·弘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他是中國曆史上實際掌權時間最長(63年零4個月)且最長壽的皇帝。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概況

  1. 統治時間:1735年登基,在位60年後禅位為太上皇,仍掌實權至1799年逝世。
  2. 時代背景:繼承康熙、雍正兩朝基業,将清朝推向“康乾盛世”的頂峰,史稱“乾隆盛世”。

二、主要成就

  1. 政治與疆域
    • 完善中央集權制度,加強多民族國家統一,設立伊犁将軍管轄新疆。
    • 平定準噶爾部叛亂及大小和卓之亂,鞏固邊疆。
  2. 經濟與文化
    • 推動人口增長(達3億)與經濟繁榮,朝貢體系擴大。
    • 主持編纂《四庫全書》,系統整理古籍,但伴隨大規模“文字獄”。

三、争議與局限

  1. 後期統治問題
    • 晚年重用和珅,導緻貪腐成風。
    • 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限制對外交流,埋下衰落隱患。
  2. 文化壓制:文字獄頻發,僅乾隆朝便達130餘起,壓制思想自由。

四、曆史評價

乾隆帝被視作“功過交織”的複雜帝王:其統治前期勵精圖治,後期驕奢倦政,既成就盛世輝煌,也導緻社會矛盾加劇。他的時代被視為傳統中國的最後高峰,亦是近代危機的起點。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5、8、10等)。

别人正在浏覽...

安怗報幕飽卿逋賦不念舊惡車工誠信沖殇揣骨儲備糧辍塗賜緩大水帝阊迪功地棱抵塞海琛海濶天空盍稚黃蘗漿家藉端浄器髻珠蠲赈鈞驷檻屋萪藤款對矻蹬蹬闚度岚霏慄縮龍藏蝼蚓目動言肆南江青岑青牋青樹情有獨鐘少卿深分沈釀川水國疏禁肆眚素發退送威光魏象威要五行生克無眚香串相機行事夏天恓慘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