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富教的意思、富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富教的解釋

《論語·子路》:“ 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後以“富教”指富民和教民。謂使人民富裕,并加以教育。 南朝 宋 謝靈運 《種桑詩》:“常佩知方誡,愧微富教益。”《陳書·世祖紀》:“朕哀矜黔庶,念康弊俗,思俾阻饑,方存富教。”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邊防》:“至東三省中, 吉林 五方雜處,風氣偷弱,山中 金 匪不下十餘萬,固宜設官分汛,力圖富教,常以遊兵驅剿,漸清 金 匪之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富教”是一個源自儒家思想的詞語,主要含義是使人民富裕并加以教育,強調物質基礎與精神教化并重的治國理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富教”出自《論語·子路》,記載了孔子與弟子冉有的對話:

冉有問:“人口衆多後,下一步該做什麼?”
孔子答:“使他們富裕。”
冉有再問:“富裕之後呢?”
孔子答:“教育他們。”

因此,“富教”即“先富民,後教民”,主張通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再通過教育提升道德與文化水平。


二、曆史應用與延伸

  1. 儒家治國理念
    孔子認為,治理國家需分兩步:先滿足物質需求(富之),再施行教化(教之)。這一思想成為儒家“仁政”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古代文獻中的實踐

    • 南朝謝靈運在《種桑詩》中以“愧微富教益”自省,體現士大夫對“富教”責任的重視。
    • 《陳書·世祖紀》記載帝王“方存富教”,将這一理念作為治國方針。

三、現代意義

“富教”思想至今仍有借鑒價值,強調經濟發展與教育、文化建設的平衡。例如:


“富教”是儒家倡導的治國策略,核心是“富民為本,教民為要”,體現了物質與精神雙重關懷的治理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富教》一詞的意思是通過教育富裕人們的知識和智慧,提高他們的能力和水平。它拆分部首是宀和攵,共有13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其中"富"代表富裕和繁榮,"教"則表示傳授知識和教育。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中的寫法相同,沒有變化。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富教》這個詞在不同時期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們應該注重富教,讓更多的人受益于教育的果實。 2. 學校通過提供全面而富有啟發性的教育來富教學生。 3. 富教是實現國家發展和個人成功的重要途徑。 一些與《富教》相關的組詞可能包括:教育、富有、教學、學習、啟發,等等。 與《富教》類似或相近意思的近義詞有:豐教、益教、教育富裕等。 反義詞可能包括:貧教、窮教等,表示教育水平較低或缺乏教育資源的情況。 希望以上回答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