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富教的意思、富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富教的解釋

《論語·子路》:“ 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後以“富教”指富民和教民。謂使人民富裕,并加以教育。 南朝 宋 謝靈運 《種桑詩》:“常佩知方誡,愧微富教益。”《陳書·世祖紀》:“朕哀矜黔庶,念康弊俗,思俾阻饑,方存富教。”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邊防》:“至東三省中, 吉林 五方雜處,風氣偷弱,山中 金 匪不下十餘萬,固宜設官分汛,力圖富教,常以遊兵驅剿,漸清 金 匪之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富教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語義的文化概念,最早可追溯至《論語·子路》中“富之教之”的治國思想,指通過經濟富足與教育教化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社會安定與發展。該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1. 經濟與教育并重

    傳統語境中,“富”指物質基礎的豐裕,“教”強調倫理教化與知識傳授。如清代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提出“富教相資”,認為民生改善與道德培育需并行,不可偏廢。

  2. 動态的社會治理理念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通過發展經濟為教育創造條件,同時以教育提升民衆素質反哺經濟發展”,強調兩者的相互作用。例如《南齊書·崔祖思傳》記載“聚人曰財,守財曰教”,進一步印證古代對這一理念的實踐。

從構詞法看,“富教”屬并列式合成詞,其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承載文化思想的特征。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與《辭源》均收錄該詞,并援引《論語》《漢書》等典籍作為釋義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富教”是一個源自儒家思想的詞語,主要含義是使人民富裕并加以教育,強調物質基礎與精神教化并重的治國理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富教”出自《論語·子路》,記載了孔子與弟子冉有的對話:

冉有問:“人口衆多後,下一步該做什麼?”
孔子答:“使他們富裕。”
冉有再問:“富裕之後呢?”
孔子答:“教育他們。”

因此,“富教”即“先富民,後教民”,主張通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再通過教育提升道德與文化水平。


二、曆史應用與延伸

  1. 儒家治國理念
    孔子認為,治理國家需分兩步:先滿足物質需求(富之),再施行教化(教之)。這一思想成為儒家“仁政”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古代文獻中的實踐

    • 南朝謝靈運在《種桑詩》中以“愧微富教益”自省,體現士大夫對“富教”責任的重視。
    • 《陳書·世祖紀》記載帝王“方存富教”,将這一理念作為治國方針。

三、現代意義

“富教”思想至今仍有借鑒價值,強調經濟發展與教育、文化建設的平衡。例如:


“富教”是儒家倡導的治國策略,核心是“富民為本,教民為要”,體現了物質與精神雙重關懷的治理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

傲易八德池波光粼粼裁割承值逴斡處死大塊文章倒栽遞降妨紊改毀岡岑坩子土宮寮觏闵乖誤丱覊锢定鬼社暵旱河濆花生豆滑頭面講坐見天日解扣兒羁梏及肩經蓺酒醪積郁獧利抉眦寇剽懶拙冷言冷語靈圃麟趾呈祥蓩蓩貓噬鹦鹉馬屠密栗曩體諾諾複爾爾排霧皮衣蒲陶酒芡粉契面銀輕素染房慎謹水器跳號亡散琬象相莊下鎮謝道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