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午盹的意思、午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午盹的解釋

謂午飯後的瞌睡。《紅樓夢》第八十回:“ 寳玉 、 焙茗 都大笑不止,駡:‘油嘴的牛頭!’ 王一貼 道:‘不過是閑着解午盹罷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午盹”是一個由“午”和“盹”組合而成的詞彙,其含義需從字面拆分理解:

  1. 字面解釋

    • 午:指“中午”,通常指11:00至13:00的時段,如“午時”“午休”。
    • 盹:指“短時間的睡眠”,即“打盹”,常見于口語,如“打個盹兒”。
  2. 組合含義
    “午盹”字面可理解為“中午時分的短暫睡眠”,即午間小睡,與“午睡”意思相近,但更強調“時間短”和“非正式性”,類似“趴在桌上眯一會兒”的情景。

  3. 使用場景
    該詞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可能為方言或口語中的臨時組合。例如:“今天太困了,中午得找個地方午盹一下。”

  4. 注意點
    因未搜索到權威釋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需規範表達,推薦使用“午睡”“小憩”等詞(未搜索到相關網頁)。如用戶有方言背景或特殊出處,可進一步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午盹(wǔ dǔn)是指午睡、午睡的片刻。它的拆分部首是十和日,共21個筆畫。午的部首是十,表示時間;盹的部首是日,表示光明和一天中的一段時間。 《午盹》這個詞來源于我國古代文化,具有悠久的曆史。《論語·述而》中有一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其中的“吾日”可以理解為每天,而“三省吾身”即是指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為和思想等。古人們在白天的時候,常常利用午後的時間進行午睡,這樣能夠保持精神的清醒和身體的健康。《午盹》一詞正源于這種古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 在繁體字中,《午盹》可以寫作「午盾」,部分漢字在傳承過程中,因書寫形式的演變而形成了不同的字形。所以,一些繁體字和簡體字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别。 在古時候,午字的寫法是「虍」,盹字的寫法是「癶」。在筆畫方面,古時候的午字有八畫,盹字有五畫。 以下是一些使用「午盹」的例句: 1. 中午時分,他習慣性地打個午盹,以恢複體力。 2. 老人每天的午後,都會在庭院裡打個午盹,舒緩疲勞。 組詞中可以使用的有: 1. 午睡 2. 午間 3. 午餐 4. 午後 和「午盹」近義詞有: 1. 午睡 2. 午間小憩 和「午盹」反義詞有: 1. 忙碌 2. 不休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