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溺的意思、汩溺的詳細解釋
汩溺的解釋
沉迷;迷惑。 宋 曾鞏 《分甯縣雲峰院記》:“或曰,使其人不汩溺其所學,其歸一當於義,則傑然視邑人者,必道常乎?” 明 歸有光 《聖人之心公天下》:“言聖人者無象也,指其稱 管仲 之事,曰聖人之公若是而已矣。故此一 管仲 也,世之汩溺者,孰不艷慕之?”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五章:“凡千年以來,誣罔怪誕之説,汩溺人心者,皆以彼時确然成一科學。”
詞語分解
- 汩的解釋 汩 ǔ 水流的樣子:汩流(急流)。汩汩(水流動的聲音或樣子)。 治理,疏通:決汩九川。 擾亂:“天公豈物欺,若此汩時序”。 湧出的泉水。 沉沒(?):汩沒(?)。 汩 ù 迅疾的樣子:悲風汩起。
- 溺的解釋 溺 ì 淹沒:溺水。溺死。 沉迷不悟,過分,無節制:溺愛。沉溺。 溺 à 同“尿”。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汩溺”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ǔ nì,其核心含義是沉迷、迷惑,多用于形容人在思想或行為上陷入某種狀态而難以自拔。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詞義
- 釋義:指因過度沉溺于某種事物(如學問、欲望等)而喪失判斷力或迷失方向。
- 語境:常見于古代文獻,帶有一定的批判性,強調負面後果(如荒廢正道或陷入虛妄)。
2.文獻例證
- 宋代曾鞏在《分甯縣雲峰院記》中提到:“使其人不汩溺其所學,其歸一當於義。” 意指若人不沉迷于所學,便能回歸道義。
- 明代歸有光在《聖人之心公天下》中批判時人因仰慕管仲而“汩溺”,即盲目崇拜導緻迷失本心。
3.近義與關聯詞
- 近義詞:沉溺、迷惑、耽溺。
- 反義詞:清醒、超脫。
- 相關成語:屙金溺銀(諷刺貪財)、救火拯溺(喻及時補救)。
4.使用注意
- 現代用法: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多見于學術或文學性較強的語境中。
- 權威參考: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解讀音及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出處或例句,可參考宋代至明代的古文選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