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年次的意思、年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年次的解釋

年齡的順序。

出處:

《漢書·谷永傳》:“平阿侯 譚 年次當繼大将軍 鳳 輔政。”

《梁書·武帝紀中》:“今九流常選,年未三十,不通一經,不得解褐。若有才同 甘、顔,勿限年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年次”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出生年份的排序(現代常用義)

  1. 基本定義
    指個人的出生年份,尤其在台灣地區常用“民國紀年”表示。例如“六十年次”對應民國60年(即公元1971年),這類用法在口語中常被簡化為“年級”,如“六年級生”。

  2. 換算與使用場景

    • 與公元紀年的換算公式為:
      $$ text{公元年份} = text{民國年次} + 1911 $$
      例如“80年次”對應公元1991年(80+1911)。
    • 常用于填寫資料、區分同齡群體等場景,如“我們同一年次,都剛滿20歲”。

二、年齡或時間的順序(古代/文獻用法)

  1. 古代含義
    指年齡的長幼次序或時間先後的排列,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漢書》中“平阿侯譚年次當繼大将軍鳳輔政”,即按年齡順序繼承職位。

  2. 相關擴展
    古代對不同年齡段有特定稱謂(如“襁褓”“舞象之年”),但“年次”本身并不直接代指這些稱謂,而是強調年齡的排序邏輯。


三、其他特殊用法

在統計學或某些方言中,“年次”可表示“某事件發生的年份次數”,例如“71年次出現同種情況”。但這類用法較少見,且依賴具體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場景下的詳細案例,可參考《漢書》《梁書》等古籍,或查閱台灣地區戶籍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年次

年次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描述某一特定年份的次序或位置。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年次的拆分部首為"⺮" ,它的筆畫數為6。

來源

年次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是由“月”和“旦”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月”表示時間的單位,而“旦”表示起點或開始。年次則表示從某一年份開始的次序或位置。

繁體

年次的繁體字為「年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年次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在實際使用中并無太大差異。

例句

他在今年的考試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年次。

組詞

年次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多種句子:

- 第一年次

- 高年次

- 低年次

- 年次排名

近義詞

年次的近義詞包括年級、年份、年齡等。

反義詞

年次的反義詞可以是年末、年初、年終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