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亹的意思、凫亹的詳細解釋
凫亹的解釋
《詩·大雅·凫鹥》:“鳧鷖在亹。” 馬瑞辰 通釋:“竊疑亹即湄之假借。”本謂野鴨在水濱,後用“鳧亹”指水禽聚集的水濱。 清 曹寅 等《髹幾聯句》:“屹然枕 華嶽 ,卓爾倚鳧亹。”一說亹為山峽,水流其中。參閱《詩·大雅·凫鹥》 毛 傳、 鄭玄 箋、 朱熹 集傳。
詞語分解
- 凫的解釋 凫 (鳬) ú 水鳥,俗稱“野鴨”,似鴨,雄的頭部綠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遊湖泊中,能飛。 同“浮”。 〔凫茈〕古書上指“荸荠”。 同“洑”。 筆畫數:; 部首:幾; 筆順編號:
- 亹的解釋 亹 ě 〔亹亹〕a.緩慢流動,無止無休,如“清流亹亹。”b.形容孜孜不倦。 亹 é 山峽中兩岸相對如門之處:“凫鹭在亹”。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凫亹”是一個源自《詩經》的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與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讀音:fú wěi()。
出處:出自《詩經·大雅·凫鹥》中的“凫鹥在亹”,原指野鴨(凫)與鷗鳥(鹥)栖息于水邊(亹)。
具體釋義
-
本義與假借說
清代學者馬瑞辰在《通釋》中指出,“亹”是“湄”的假借字,意為“水邊”()。因此,“凫亹”最初指野鴨等水禽聚集的水濱,後引申為水邊或水禽栖息的場所。例如清代曹寅的詩句“卓爾倚凫亹”,即用此意()。
-
山峽水流說
另一種說法認為,“亹”指山峽中水流之處()。此解源自《毛傳》《鄭玄箋》等傳統注疏,強調地理特征而非單純水邊。
現代用法
該詞屬于古典文學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用于描繪自然景觀或營造詩意氛圍。
注意:兩種解釋均有一定文獻依據,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注疏或相關訓诂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凫亹這個詞的意思:這個詞是中文中的一個古代詞彙,表示一種鳥類。它指的是凫鹿,也就是野鴨的雄性。凫亹在古代的詩詞中常常被用來形容優美的景色或者形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凫亹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幾”部,右邊是“鳥”部。它的拼寫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凫亹在現代漢字中已經很少被使用,但在古代文獻和古代詩詞中經常出現。在繁體中,凫亹的寫法為鳧狆。
古時候漢字寫法:凫亹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也有其他的變體字形。例如,有時可以将“凫”寫成“鳬”或者“鳧”,将“亹”寫成“狆”。這些變體寫法在不同的時期和地區使用。
例句:凫亹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經常出現的形象,例如王之渙的《登鹳雀樓》中就有:“鳳凰台上鳳凰遊,凫亹食于彼中洲”。這句詩中使用了凫亹來形容鳳凰和野鴨在飛行中的美景。
組詞:凫亹可以和其他字組成詞語,例如凫亹湖、凫亹落、凫亹舞等。這些詞語在文學作品中常被用來形容美麗的自然景觀或者獨特的舞蹈形象。
近義詞和反義詞:凫亹的近義詞是鴛鴦,它們都是指鳥類。反義詞的選擇可能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根據上下文的需要進行搭配。
希望這些簡短的回答能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