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抛棄。 漢 賈誼 《吊屈原文》:“斡棄 周 鼎,寳康瓠兮。”
“斡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作wò qì,意為“抛棄”或“舍棄”。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斡”本義為旋轉、調解(如“斡旋”),但在“斡棄”中作動詞前綴,強調動作的徹底性;“棄”即抛棄。合指徹底舍棄某物或某人,帶有決絕的意味。
引申用法
在文學語境中,常用于比喻舍棄珍貴之物而選擇低劣之物。如漢代賈誼《吊屈原文》中的名句:“斡棄周鼎,寳康瓠兮”,意為舍棄象征禮法的周鼎,卻珍視無用的破瓦壺,暗喻是非颠倒。
文獻引用
最早見于漢代賈誼的辭賦作品,屬于典型的古文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出現在研究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時。
近義詞
“抛棄”“舍棄”“遺棄”等,但“斡棄”更強調主動、決絕的态度。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日常交流或寫作中建議用“抛棄”替代,僅在學術研究、古文賞析等特定場景使用。
書寫與讀音
注意“斡”不讀guǎn(“管”的異體字讀音),此處僅讀wò;“棄”為常見字,無通假或異讀。
如需進一步了解賈誼原文背景或相關文學分析,可參考漢代辭賦研究資料。
斡棄是一個動詞,指的是放棄、抛棄、舍棄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被人或被自己抛棄或放棄。
斡棄這個詞的部首是文字的“鬥”部,筆畫數為11劃。
斡棄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它的字義演變較多,最初的意思是指用力推動或旋轉,後來包含了舍棄的含義。
斡棄的繁體字是「斡棄」,字形較為繁複,保留了傳統的字體風格。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斡棄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斡”字準确的古代寫法是「卧卧并撇」,而“棄”字準确的古代寫法是「戈手一」。
1. 他因為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而斡棄了原本的計劃。
2. 她斡棄了自己的才華,選擇了一條平凡的生活道路。
斡舞、斡旋、斡來斡去。
放棄、抛棄、舍棄、遺棄。
保留、堅持、承擔、保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