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層台階。《管子·君臣上》:“立三階之上。” 尹知章 注:“君之路寝前有三階。”《文選·班固<西都賦>》:“於是左墄右平,重軒三階。” 呂延濟 注:“三階,言南面之階有三。”
(2).星名。即三台星。《漢書·東方朔傳》“願陳《泰階六符》”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黃帝泰階六符經》曰:泰階者,天之三階也。上階為天子,中階為諸侯、公卿、大夫,下階為士庶人……三階平,則陰陽和,風雨時,社稷神祇,鹹獲其宜,天下大安,是為太平。”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雖倚三階正,終愁萬國翻。”
(3).佛教宗派名。 隋 代 信行 創立。該宗把佛教分為正6*法、像法、末法三期,并認為當時已屆末法時期,國土穢惡,人心邪劣,唯有忍辱苦行,普敬普信普施,庶可解脫,故又稱普法宗。該宗屢遭朝廷禁止, 唐 以後不傳。見《續高僧傳》卷十七、十九。《太平廣記》卷四九三引《辨疑志·裴玄智》:“ 武德 中,有沙門 信義 ,習禪,以三階為業。”按, 信義 即 信行 。參閱 湯用彤 《隋唐佛教史稿》第四章第九節。
(4).官階三6*級。 清 王闿運 《振威将軍張君墓志銘》:“中輔 贛 南,偏師騰踔,躪 徽 鏟 寧 ,三階以擢。”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階漢語 快速查詢。
三階是一個多義項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主要含義:
指古代建築中具有三層階梯的結構,常象征禮儀等級或尊卑秩序。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753頁)、《古代建築辭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年,第128頁)。
來源:《周禮·春官·大宗伯》鄭玄注、《中國社會史通論》(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56頁)。
來源:《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第284頁)、《中國佛教史》(任繼愈著,第三卷,第172頁)。
指由三行三列構成的方陣,其行列式計算公式為:
$$ begin{vmatrix} a & b & c d & e & f g & h & i end{vmatrix} = a(ei - fh) - b(di - fg) + c(dh - eg) $$
來源:《數學辭海》(第2卷,幾何與代數篇,第415頁)、《高等代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第89頁)。
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學術文獻,涵蓋語言學、曆史學、宗教哲學及數學領域,确保概念準确性與來源可信度。
“三階”是一個多領域術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數學領域
工程與物理
遊戲與等級制度
其他領域
注意:使用“三階”時需明确上下文,例如數學問題中通常指三次方程或高階導數,而遊戲中多與等級挂鈎。
把飯叫饑拔葵啖棗八字門樓邊飾璧雍抽剝抽征春事除脫當不得钿秋疊踏蜂巢奮矯奮舋鈎挽逭死僥進寂默寄蹤鞠為茂草蝲蝲蛄老人星圖列氏溫标伶人龍舉雲屬輪遞砢硪鹿頭馬羊劫明辨命管命祿木腳道南北和談濃繁傍若無人泡影盆池披毛求疵缾罍之恥青鞋汽油燈日積月纍瑞日沈潰爽當書金黍觞宿隙觍顔同俦土力為人民服務饷馌絃栝纖豔窙寥小妹小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