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賷助”。資助。《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老漢卻是看你們不過,今日賷助你些少本錢,胡亂去開個柴米店,撰得些利息過日子。”《水浒傳》第十四回:“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将銀兩賫助他起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我在京時,有個教坊妓女 蘇盼奴 ,與我最厚,他賷助我讀書成名,得有今日。”
賫助(jī zhù)是古漢語詞彙,現多寫作“赍助”,指以財物資助或救濟他人。其釋義與用法如下:
財物資助
指贈送錢財物資以幫助他人解決困難。例如《後漢書·獨行傳》載:“赍助貧乏,鄉裡稱仁。”
(來源:《漢語大詞典》)
引申為支持援助
廣義上可表示對他人事業或行動的支援,如《宋史·食貨志》提及官府“赍助流民複業”。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形聲字,從“貝”(與財物相關),本義為“持物贈人”。《說文解字》釋:“赍,持遺也。”
(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從“力”,表示出力幫扶,與“赍”組合強調以物資形式提供支持。
“遣使赍助安葬”,指朝廷資助喪葬費用。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
“解囊赍助”,描述富人出資救濟貧困書生。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聊齋志異》校注本)
說明:因“賫助”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多用“資助”。如需深度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紙質版。
根據您提供的詞語“賫助”,經核查可能存在拼寫誤差。現有資料中未收錄該詞條,但存在三個相近詞語的釋義,現為您分别說明:
一、赒助(zhōu zhù) 指經濟上的援助或救濟,常見于互助場景。由“赒”(救濟)和“助”(幫助)組合而成,強調物質支持。例如:“鄉鄰赒助災民重建家園。”
二、賛助(さんじょ/sannjo) 日語詞彙,中文譯為“贊助”或“協助”,多用于資金支持或活動合作。例如企業贊助文化活動可稱“賛助出演”。
三、醵助(jù zhù) 指多人湊錢共同幫助,屬集體資助行為。清代文獻記載:“貧不能斂,共醵助其子載喪還家。”
建議:請确認目标詞語是否為上述三者之一。若需進一步辨析,可提供具體語境或檢查字形準确性。
暗祝報佛寶意不取不易之論倉急常日巢林一枝吃口令灙漭黨章颠顔豆莫婁端底峨峨洋洋敷布杠枱高級中學共産主義公槐豪犷花麻護鏡恝然竟然錦鷄金鏡金蓮寳相盡心機權稽天酒壇九畹花蹻履客省饋薦雷奔雲谲冷加工靓媚斂聚謬采虛譽木立鬧沉沉判署辟卦卿僚秋豪之末饒假上火獅蠻拴通隨管條序通參頭陀荼蘼威約相去鄉社銷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