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賷助”。資助。《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老漢卻是看你們不過,今日賷助你些少本錢,胡亂去開個柴米店,撰得些利息過日子。”《水浒傳》第十四回:“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将銀兩賫助他起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我在京時,有個教坊妓女 蘇盼奴 ,與我最厚,他賷助我讀書成名,得有今日。”
根據您提供的詞語“賫助”,經核查可能存在拼寫誤差。現有資料中未收錄該詞條,但存在三個相近詞語的釋義,現為您分别說明:
一、赒助(zhōu zhù) 指經濟上的援助或救濟,常見于互助場景。由“赒”(救濟)和“助”(幫助)組合而成,強調物質支持。例如:“鄉鄰赒助災民重建家園。”
二、賛助(さんじょ/sannjo) 日語詞彙,中文譯為“贊助”或“協助”,多用于資金支持或活動合作。例如企業贊助文化活動可稱“賛助出演”。
三、醵助(jù zhù) 指多人湊錢共同幫助,屬集體資助行為。清代文獻記載:“貧不能斂,共醵助其子載喪還家。”
建議:請确認目标詞語是否為上述三者之一。若需進一步辨析,可提供具體語境或檢查字形準确性。
賫助是一個古老的漢字,拆分部首是貝(貝字旁)和助(助字旁),共計10個筆畫。這個詞來自于古代漢語,意思是幫助、助益、資助。
在繁體字中,賫助的寫法為賁助。繁體字通常在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使用。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賫助在古代的寫法為賺助,部分字形與現代有輕微差别。
以下是一些關于賫助的例句:
1. 他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得到了同學們的賫助。
2. 這位慈善家不斷為貧寒的人們提供賫助,使他們能夠改善生活。
3. 多年來,他一直在為社區提供賫助,使社會更加和諧。
有關組詞,可以通過在賫助前面或後面加上其他漢字來構成新的詞語。例如:
1. 賫助者:提供幫助的人。
2. 賫助金:用于資助的財物或款項。
3. 賫助團:組織起來提供助益的團體。
賫助的近義詞包括:援助、幫助、支持。
資助、救濟、扶持。
賫助的反義詞可以是:阻礙、幹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