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編磬的意思、編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編磬的解釋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一種古代打擊樂器,由懸挂在木架上的一組磬組成

詳細解釋

古代打擊樂器。石制或玉制。一般為十六枚,應十二正律加四半律,按不同的大小、厚薄,從低音到高音,順序排列,分兩排懸于木架上,用小木槌擊奏。《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兩人領着一班司球的、司琴的……司編磬的,和六六三十六個佾舞的孩子,都立在堂上堂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編磬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定義

編磬是由多個磬片懸挂于木架上組成的樂器,通過敲擊不同音調的磬片演奏音樂。其材質多為玉石或銅制,磬身常雕刻虎、魚、鳳鳥等紋飾。

二、結構與材質

  1. 組成形式:通常由16枚磬片構成,按音調高低排列,分兩排懸挂于木架。
  2. 材質:早期以石、玉為主,後期出現銅制磬片。
  3. 演奏方式:用小木槌敲擊發聲。

三、曆史發展

四、使用場合

主要用于宮廷雅樂、祭祀典禮等莊重場合,是古代禮樂文化的重要象征。

補充說明

編磬與編鐘常組合使用,形成“金石之聲”,代表中國古代禮樂制度的典型配置。現存實物多見于考古發現,如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編磬。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編磬 - 探尋其意義及相關信息

編磬(biān qì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将從各個方面介紹編磬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詞語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編磬的意思

編磬是一個形容詞的詞語,意思是修整、整理得齊整、工整。常用來形容書法、繪畫或其他藝術作品的整潔和精緻。

拆分部首和筆畫

編:左邊是“纟”(sī)部作為部首,右邊是“扁”(biǎn)是部首的輔助部首;總共5畫。

磬:上面是“石”(shí)部作為部首,下面是“青”(qīng)是部首的輔助部首;總共12畫。

詞語來源

編磬的來源比較難以考究,可能是古代文人為了形容書法或繪畫整齊有序而創造的詞語。

繁體字形式

編磬的繁體字形式為“編磬”。繁體字形式在台灣和部分其他地區仍然使用。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編磬曾經有一種不同的漢字寫法。但由于這種寫法已經淡出使用,所以在現代文字學中很難找到相關的資料。

例句

1. 他的書法字迹整齊工整,簡直是一手編磬的好字。

2. 這幅畫的線條流暢,色彩搭配之間也十分編磬。

組詞

編織、編程、編寫、編譯、磬筆、磬礴等。

近義詞

整潔、工整、規整、齊整等。

反義詞

淩亂、零亂、雜亂、混亂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