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兀硉的意思、兀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兀硉的解釋

突兀高亢。 宋 歐陽修 《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詩:“自非青雲白石有深趣,其氣兀硉何由降?” 明 宋濂 《元故秘書著作郎蕭府君阡表》:“﹝先生﹞奇氣兀硉,遇事輒奮發淩厲,不可挫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兀硉”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讀音與結構

二、字義解析

  1. “兀”:本義為高聳直立,常形容山峰或物體的陡峭挺拔,如“突兀”(杜甫詩句“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2. “硉”:指尖銳、高亢,多用于描述物體形态的鋒利或氣勢的淩厲。

三、文學引證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詩文,例如: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見,但在文學或景觀描寫中仍可形容自然地貌(如陡峭山崖)或建築的高聳形态。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廬山高》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兀硉

兀硉是一個漢字,包含兩個部首:兀和石。兀部表示身體向後仰起、發突的樣子,石部表示與石頭相關。兀的拆分筆畫為八畫,石的拆分筆畫為五畫。

兀硉的來源并不明确,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是由“古代石奇立刀”的變異形式演變而來,其意思包含石頭突出的形狀。另外,也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個詞出自于古時一種類似于蓖麻的植物名字。

在繁體字中,兀硉保留了原始的形态,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兀硉的形态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但具體的寫法已難以考證。

以下是關于兀硉的例句:

1. 他的皮膚粗糙似兀硉。

2. 山上有一塊兀硉的巨石。

組詞:兀立、兀突、石兀。

近義詞:突出、凸出、突兀。

反義詞:凹陷、凹進、内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