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的意思、春望的詳細解釋
春望的解釋
詩篇名。唐代杜甫作。寫于作者被安祿山叛軍扣留在長安期間。詩中描寫了國都淪陷後的殘破景象,抒發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語言凝練,感情沉摯。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曆來被人傳誦。
詞語分解
- 春的解釋 春 ū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農曆正月至三月)。春節。春色。春晖(春天的陽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婦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歲,如“春春正富”;
- 望的解釋 望 à 看,往遠處看:望見。眺望。張望。望塵莫及(喻遠遠落後)。望風捕影。 拜訪:看望。拜望。探望。 希圖,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聲望。威望。 向,朝着:望東走。
網絡擴展解釋
《春望》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律詩,全詩通過描繪戰亂中的長安春景,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深沉情感。以下是逐句詞語解析與整體賞析:
一、詞語解析
-
國破山河在
- 國破:指長安被安史叛軍攻陷(至德二年,757年)。
- 山河在:以自然永恒反襯國家殘破,凸顯物是人非的悲怆。
-
城春草木深
- 草木深:都城荒蕪,人煙稀少,雜草叢生,暗指戰亂後民生凋敝。
-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
- 感時:感慨時局動蕩;恨别:悲歎親人離散。
- 互文手法:借花鳥拟人化,表達詩人見花開落淚、聞鳥鳴心驚的哀痛。
-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烽火:戰火延續數月;家書:因戰亂阻隔,家信珍貴如萬金。
-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搔更短:愁緒使白發稀疏;不勝簪:頭發少到無法束發插簪,極寫憂思之深。
二、整體賞析
- 曆史背景:創作于安史之亂期間,杜甫被困長安,目睹都城破敗景象。
- 藝術特色:
- 沉郁頓挫:情感深沉凝練,如“國破”與“草木深”的對比。
- 以小見大:通過“家書”“白發”等細節,折射戰亂對個人與國家的雙重創傷。
- 主題思想:将個人命運與國家興亡緊密結合,體現儒家“憂世”精神。
三、延伸解讀
此詩被譽為“杜集七律壓卷之作”,其“感時花濺淚”一聯,因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手法,成為古典詩詞中“移情于物”的典範。全詩緊扣“望”字展開,從宏觀的山河到微觀的草木、白發,層層遞進,展現詩人深廣的憂思。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春望,意為對春天的期望和向往。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日、羊、木
- 筆畫數:共14畫
來源:
《春望》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家杜甫的同名詩歌。該詩描繪了杜甫在長安城遠望春天的景象,表達了他對國家政治困境的憂慮和對春天複興的期盼。
繁體:
春望(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有所變化,但《春望》一詞的基本形狀保持不變。
例句:
春望是一首優美的詩。
今天的春望如何?
組詞:
春天、望、期望、向往
近義詞:
春願、春思、春鄉、春情
反義詞:
秋望、冬望、夏望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