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富春山居圖的意思、富春山居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富春山居圖的解釋

中國畫。元代黃公望作。紙本長卷。水墨。畫面為浙江桐廬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岩壑幽深,山木疏秀,數十峰一峰一狀,數百樹一樹一态。用草篆筆法揮寫,幹筆濕筆一體渾成,氣清質實,骨蒼神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于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長卷,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其内涵:

一、創作背景與作者

黃公望(1269-1354)晚年歸隱富春江畔,曆經數年完成此作。他早年仕途受挫,後入全真教修道,将人生感悟融入畫中。此畫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作,寄托了隱逸山水的理想。

二、藝術特色

  1. 構圖布局:以富春江為軸線,描繪兩岸初秋至深秋的山水變化,長達636厘米的畫卷中,山勢起伏錯落,江水平緩悠遠,疏密節奏如樂章。
  2. 筆墨技法:運用“披麻皴”表現山石質感,幹濕墨色交替,淡雅中見渾厚。畫面留白處似雲霧缭繞,營造空靈意境。
  3. 時空意境:開卷為夏日蔥郁,漸轉秋日蕭瑟,通過垂直皴法和疏朗筆觸,隱喻繁華落盡、返璞歸真的人生哲學。

三、曆史傳承與分卷

四、文化象征

此畫不僅是山水傑作,更承載着黃公望對元朝異族統治的疏離感。他将亡國之痛轉化為對永恒自然的凝視,表達“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超脫境界。畫中漁樵、隱士形象,象征文人寄情山水、追求精神自由的傳統。

五、現代意義

《富春山居圖》因分藏兩岸,成為文化血脈相連的象征。2011年,兩卷曾合璧展出,引發跨越時空的藝術共鳴。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富春山居圖》這個詞有着深刻的意義,它描述了一幅以富春江、青山和居住其中的人們為主題的山水畫作。下面是有關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富”字的拆分部首為 “宀”,筆畫數為3; - “春”字的拆分部首為 “日”,筆畫數為9; - “山”字的拆分部首為 “山”,筆畫數為3; - “居”字的拆分部首為 “屍”,筆畫數為8; - “圖”字的拆分部首為 “口”,筆畫數為6。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劉峙所創作的名畫《富春山居圖》。這幅畫以其獨特的筆法和精湛的繪畫技巧而聞名,描繪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精髓。 關于繁體字形的用法,可以将《富春山居圖》用繁體字寫作《富春山居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存在一些差異。例如,“居”字在古代是以三個日字組成的,而現代寫法則是用屍旁加戒旁來表示。 以下是一個示例句子:“他佩戴着以《富春山居圖》為主題的胸針。” 與“富春山居圖”相關的組詞有:“富春江”、“山水畫”等。 一個與“富春山居圖”近義的詞是“名畫”,反義詞可能是“平凡的畫作”。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