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cornered beast will still fight;even a trapped beast struggles] 雖然陷于困頓,亦争鬥抵抗不休
困獸猶鬥,況國相乎。——《左傳》
被圍困的野獸仍然搏鬥。比喻處于絕境仍作竭力掙紮。《左傳·定公四年》:“困獸猶鬭,況人乎?”《舊唐書·張孝忠傳》:“然 恒州 宿将尚多,迫之則困獸猶鬭,緩之必翻然改圖。” 梁啟超 《意大利建國三傑傳》二十:“ 尼布士 以困獸猶鬭之勢,抵抗頗力。” 郭沫若 《蜩螗集·頌蘇聯紅軍》:“納粹匪徒還在企圖着困獸猶鬥而殘喘苟延,‘無條件投降’僅僅靠着空談絕對不能實現。”今多含貶義。
“困獸猶鬥”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被圍困的野獸仍會奮力掙紮,比喻身處絕境的人或勢力仍會拼命抵抗。該成語強調絕境中不甘屈服的本能或頑強态度,常含貶義,但也可用于中性或積極語境(如形容堅持精神)。
該成語提醒人們:面對困境時,既要警惕對手的反撲,也可從積極角度理解為激勵自身不輕言放棄的韌性。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褒貶傾向。
《困獸猶鬥》是一個成語,意指在無法逃脫或面臨絕境的情況下,即使陷入困境,仍然奮力争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和态度。
這個成語的部首是囗(囗字旁)和犬(犬字旁),它的筆畫數共計23畫。
《困獸猶鬥》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史記·項羽本紀》中。這個成語描述了項羽在垓下被圍困時的困境,他雖然陷入絕境,但仍然展現出強烈的拼搏意志,與敵人進行頑強的戰鬥。
《困獸猶鬥》是繁體字對《困獸猶鬥》的書寫方式。
在古代,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困獸猶鬥》的古代漢字寫法為「困獸猶鬥」。
1. 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企業不能僅滿足于維持現狀,而是應該像困獸猶鬥,不斷努力創新。
2.盡管遇到了各種困難和挑戰,但他像困獸猶鬥一樣,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組詞:困獸、猶鬥、困境
近義詞:死戰、背水一戰、舍生忘死
反義詞:束手就擒、對抗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