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東三箧的意思、河東三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東三箧的解釋

語本《漢書·張安世傳》:“上行幸 河東 ,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 安世 識之,具作其事。後購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後指亡失的書籍。 清 宋荦 《<唐百家詩選>序一》:“及梓成,果大行於時,寶愛之者,比于吉光片羽,莫不思復得 河東 三篋,以覩其全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河東三箧”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é dōng sān qiè,其核心含義是亡失的書籍,常用來代指遺失的文獻或典籍。

詳細解釋:

  1. 來源典故
    該成語出自《漢書·張安世傳》。漢武帝巡幸河東(今山西西南部)時,曾丢失三箱書籍(“箧”即箱子),群臣無人知曉内容,唯有張安世能完整複述。後來找回原書,校對後發現毫無遺漏。因此,“河東三箧”被用來形容遺失的書籍。

  2. 用法與延伸

    • 作賓語,多指代遺失的文獻,如清代宋荦曾用此典表達對散佚書籍的珍視:“莫不思複得河東三箧,以睹其全焉”(《唐百家詩選》序)。
    • 注意:部分資料(如)将其誤釋為“財富或知識豐富”,此為錯誤解讀,需以權威曆史文獻記載為準。
  3. 相關辨析
    與“吉光片羽”(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不同,此成語更強調書籍的亡失,而非僅存留部分。

該成語源自漢代史實,專指遺失的典籍,適用于文獻研究、曆史探讨等語境,具有明确的曆史文化指向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河東三箧

《河東三箧》是一個成語,指的是一個人非常有才華和學識,擁有豐富的知識和獨特的見解。下面将對《河東三箧》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河東三箧》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河、東和三。拆分部首為:河(水),東(口),三(三)。河的筆畫數為六畫,東的筆畫數為五畫,三的筆畫數為三畫。

來源

《河東三箧》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位于今天山西省的河東地區以及東北地區都是文化繁榮的地方。《河東三箧》指的是河東的三個箧子,箧子當時是用來裝書籍的。這裡的箧子象征着豐富的知識和才華,因此成為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的成語。

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繁體字的《河東三箧》為「河東三褶」。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箧」字使用的是「褶」的古體字,形狀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他精通各個學科,可以說是河東三箧。

組詞

與《河東三箧》相關的組詞有:河山東路、東方、三人行、箧中書等。

近義詞

與《河東三箧》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滿腹經綸、博古通今、才高八鬥等。

反義詞

與《河東三箧》意思相反的成語有:一竅不通、淺嘗辄止、無知者無畏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