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道的意思、耽道的詳細解釋
耽道的解釋
(1).謂樂守聖賢之道。 晉 張華 《勵志詩》:“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2).指愛好道術。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崔玄微》:“ 天寳 中,處士 崔玄微 洛苑 東有宅,耽道,餌木伏苓三十載。因藥盡,領童僕入 嵩山 採之。”
詞語分解
- 耽的解釋 耽 ā 沉溺,入迷:耽樂。 遲延:耽誤。耽擱。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網絡擴展解釋
“耽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解釋:
一、樂守聖賢之道
指潛心鑽研并堅守儒家或聖賢的倫理道德體系。該用法在古籍中較為常見,例如:
- 晉代張華的《勵志詩》中寫道:“研精耽道,安有幽深”,強調通過專注研習聖賢之道來探索深奧哲理。
二、愛好道術
特指對道家修煉、方術等活動的熱衷,常見于道教相關文獻:
- 唐代谷神子的《博異志》記載,處士崔玄微“耽道,餌木伏苓三十載”,描述其長期服用茯苓修煉道術的經曆。
詞義辨析
兩個釋義均表達對某種思想體系的專注,但存在核心差異:
- 對象不同:前者指向儒家倫理,後者側重道家方術
- 行為特征:前者強調學術堅守,後者傾向實踐修行。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詞義側重,例如張華詩句中的“研精耽道”更符合儒家治學語境,而崔玄微案例明顯指向道教實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耽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耽道(dān dào)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指的是迷戀虛幻、妄圖脫離現實的行為或心理狀态。在生活中,常用來形容人們迷戀于不切實際的事物或陶醉于自己幻想的世界中。不過,它也可以表示對某一事物過度沉迷,影響了個人的正常生活和理性判斷。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耽道》的第一個漢字《耽》的部首是“耳”(ěr),第二個漢字《道》的部首是“辵”(chuò)。所以,《耽道》的部首是“耳辵”。《耽》一字有七個筆畫,分别是橫折五、橫、豎、橫折鈎、撇、捺、彎鈎鈎。《道》一字有八個筆畫,分别是橫折丨、豎、橫折鈎、捺、豎鈎、橫、撇、彎鈎鈎。
來源和繁體寫法:
《耽道》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化,并沒有明确的出處。它是由兩個簡化漢字組成的詞語。在繁體字中,《耽》的寫法是「耽」,《道》的寫法是「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耽》一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它類似于「耽」。而《道》一字的寫法則更接近于現代的書寫形式。
例句:
1. 他整天迷戀于遊戲,耽道于虛幻的世界。
2. 她對追逐名利毫不在意,從不耽道于功名利祿。
3. 這位作家的才華出衆,但他有些耽道于自己的思想境界,難以接受其他觀點。
組詞:
耽溺、沉溺、迷戀、入迷、迷醉
近義詞:
沉迷、入迷、迷戀、沉溺
反義詞:
理智、清醒、現實、務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