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紙馀墨的意思、斷紙馀墨的詳細解釋
斷紙馀墨的解釋
零星或殘存的墨迹。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墨的解釋 墨 ò 寫字繪畫用的黑色顔料:一錠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寶(珍貴的字畫。亦用來尊稱别人寫的字、畫的畫)。 寫字畫畫用的各色顔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場。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臉色;
網絡擴展解釋
“斷紙馀墨”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duàn zhǐ yú mò,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1.基本解釋
指零星或殘存的墨迹,多用于形容書法、詩文等藝術作品的殘存部分。其中“斷紙”指斷裂或殘破的紙張,“馀墨”即殘留的墨迹,整體強調殘存但仍有價值的藝術痕迹。
2.出處與典故
- 源自宋代《宣和書譜》中的記載:
- 唐代書法家詹鸾以書寫《唐韻》聞名,其作品“至今斷紙馀墨,人傳寶之”。
- 宋代書法家蔡京的墨迹也被提及:“至于斷紙馀墨,人争寶焉”。
這些記載表明,該成語常用于描述名家殘存墨迹的珍貴性。
3.用法與示例
- 語法:作賓語或定語,多用于文學、藝術領域。
- 示例:
- “古代的斷紙馀墨真迹現在可價值連城。”
- 現代語境中,也可比喻零散但具有價值的文字或創作片段。
4.近義與擴展
- 近義詞:殘篇斷簡、吉光片羽。
- 文化意義: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藝術遺存的珍視,即使殘破仍被視為瑰寶。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宣和書譜》原文或書法史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紙馀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文稿已經寫完,紙上剩下的油墨,比喻事情已經結束,隻剩下一些殘餘的痕迹或餘波。
拆分部首和筆畫:斷(duan)- 弓(gong)+ 一(yi)+ 方(fang);紙(zhi)- 纟(si)+ 巾(jin)+ 矢(shi);馀(yu)- 過(guo)+ 已(yi);墨(mo)- 黑(hei)+ 土(tu)+ 氵(shui)。
來源:《斷紙馀墨》最早見于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秋登蘭山寄張五》詩中:“星郎清夢遠,斷紙馀墨斜。”這句詩形象地表達了作者離别之情,繪制了一副别離後留下的印記和感傷的畫面。
繁體:斷紙餘墨
古時候漢字寫法:斷(斷)紙(紙)馀(餘)墨(墨)
例句:雖然我們已經分手了,但我心中還留有斷紙馀墨。
組詞:紙墨、斷墨、紙馀、斷紙
近義詞:留痕、殘餘、餘波
反義詞:新事,重新開始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