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献通考的意思、文献通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献通考的解释

书名。宋元之际马端临著。三百四十八卷。记载上古到南宋宁宗时历代典章制度沿革。体例仿杜佑《通典》,但分类更细,计有田赋、钱币、户口等二十四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文献通考》是宋元之际学者马端临编撰的一部典章制度通史,成书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概况
全书共348卷,记载上古至南宋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沿革,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其体例仿效唐代杜佑的《通典》,但分类更细,共分24门。主要门类包括: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

2. 编撰特点
马端临历时数十年完成此书,注重“信而有征”的史料考据原则。叙事部分以经史为本,参考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论事部分则引用臣僚奏疏、诸儒评论及民间记录,兼具严谨性与全面性。

3. 学术价值

4. 名称释义
“文献”指典籍与贤者论述,“通考”意为贯通古今的全面考证。书名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制度系统性梳理的追求。

如需进一步研究,可参考《文献通考》原书或权威历史类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是一个由九个字组成的成语,意思是对文献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和研究。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文献和通考。

文献这个词是由“文”和“献”两个部首组成的,其中,“文”是表示与文字有关的意思;“献”则表示奉献、奉上的意思。所以,文献指的是人们通过文字记录并奉献给后人的书籍、经典或研究素材。

通考这个词则由“通”和“考”两个部首组成,“通”表示贯通、了解的意思;“考”表示查找、审查的意思。所以,通考指的是对某一方面知识或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审查和研究。

《文献通考》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朝著名的文献学家和史学家刘知几。他以他所编辑的《四库全书》为基础,完成了这部全面考察和研究文献的巨著,后被称为《文献通考》。到了今天,《文献通考》已经成为研究文献学和历史学的基本参考书。

对于繁体字的写法,《文献通考》可以写为「文獻通考」。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文献通考》中的字,有一些古体字的写法:文可以写作「文」或「︵文︶」,献可以写作「献」或「猷」,通可以写作「通」或「㛃」,考可以写作「考」或「孝」。

以下是《文献通考》在句子中的例句:

1. 研究者需要进行《文献通考》,才能全面了解问题的本质。

2. 这本书是《文献通考》的经典之作,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中。

一些与《文献通考》相关的组词包括文献学、文献整理、文献编纂等。

与《文献通考》近义词有文献评估、文献考证等,反义词则没有明显的对应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