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献通考的意思、文献通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献通考的解释

书名。宋元之际马端临著。三百四十八卷。记载上古到南宋宁宗时历代典章制度沿革。体例仿杜佑《通典》,但分类更细,计有田赋、钱币、户口等二十四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研究领域的重要史学著作,由宋元之际史学家马端临历时二十余年编纂完成。书名中的“文献”二字取自《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原指典籍与贤者的记述。全书共348卷,系统考订上古至南宋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沿革,尤详于宋代制度。

全书体例分为二十四考,包含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祀、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门类。编纂方法采用“文”(典籍记载)与“献”(名流议论)相结合的考辨体例,每项制度皆先引经典,次摘史志,再录诸儒议论,最后附按语阐发己见。

该书的学术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补充了《通典》未载的唐天宝至南宋嘉定年间典制;二是开创了“三通”编纂新范式,与《通典》《通志》并称“三通”;三是保存了大量宋代原始档案资料,如《宋会要》未载的宁宗朝史料。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详赡可观,与《通典》《通志》并称三通,实千古所不可废之书”。现代学者白寿彝指出其“在历史编纂学上开创了典制体通史的新格局”。

网络扩展解释

《文献通考》是宋元之际学者马端临编撰的一部典章制度通史,成书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概况
全书共348卷,记载上古至南宋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沿革,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其体例仿效唐代杜佑的《通典》,但分类更细,共分24门。主要门类包括: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

2. 编撰特点
马端临历时数十年完成此书,注重“信而有征”的史料考据原则。叙事部分以经史为本,参考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论事部分则引用臣僚奏疏、诸儒评论及民间记录,兼具严谨性与全面性。

3. 学术价值

4. 名称释义
“文献”指典籍与贤者论述,“通考”意为贯通古今的全面考证。书名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制度系统性梳理的追求。

如需进一步研究,可参考《文献通考》原书或权威历史类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巴汉剥折杯蛇鬼车卑抑抪扈哺饷车帷旦暮入地发奋犯干访事员高工勾稽钩颈鼓誉汉虏黑霜横害夹当,夹当儿解折金翅精摇津津寖失来回来去狼牙拍镣琫潦草塞责离抱林缘离携丽影箩筛毣毣明晨磨渲暮更泥鳅溺溲槃深偏航剖腹産如其深一嗜杀式型时作说舌肆虣送梅雨碎翦推尽徒语外方宛黄无把握舞师衔轭县封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