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問膳的意思、問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問膳的解釋

古禮,父母進食,人子侍側,問膳食如何。語本《禮記·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食下,問所膳。” 鄭玄 注:“問所食者。” 唐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之二:“雞鳴常問膳,今恨玉京留。” 宋 梅堯臣 《送弟赴和州幕》詩:“ 歷陽 況與吾廬近,春穀休言問膳難。”參見“ 問安視膳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問膳”是一個源自古代禮儀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子女侍奉父母時,每日定時問候并照料父母的飲食起居,體現孝道與尊親的傳統倫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問膳” 字面指“詢問膳食情況”,具體指子女在父母用膳前後進行禮節性問候,關切其飲食需求與健康狀況。這一行為常見于古代貴族或士大夫家庭,是“晨昏定省”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文化内涵

  1. 孝道實踐

    源于周禮,強調子女對父母的日常關懷。《禮記·文王世子》載:“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問内豎之禦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 指周文王為世子時,每日三次問候父親王季,并親自檢查膳食溫度,飯後詢問進食情況,成為後世“問膳”的典範。

  2. 禮儀規範

    要求子女在父母用膳時侍立左右,觀察父母飲食偏好與身體狀況,及時調整菜品。《弟子規》中“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即是對此行為的延伸指導。

三、典籍記載

四、現代意義

“問膳”所承載的精神内核——即對長輩的日常關懷與尊重——在現代社會仍具價值。雖不再拘泥于形式,但定期關心父母飲食健康、陪伴用餐等行為,仍是孝道的延續。


權威參考來源

  1. 《禮記譯注》(中華書局)
  2. 《二十四孝》(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問膳”是一個源自古代禮儀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關聯,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與起源
    “問膳”指古禮中子女侍奉父母進食時,詢問膳食情況的行為,體現孝道。該詞源自《禮記·文王世子》記載的禮儀規範:“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鄭玄注“問所食者”,即關心父母飲食是否合宜。

  2. 具體行為與禮儀背景
    在傳統禮制中,子女需在父母用餐時侍立一旁,觀察食物冷熱是否合適(“視寒暖”),餐後詢問膳食是否滿意(“問膳”),以此表達對長輩的關懷。唐代王維詩句“雞鳴常問膳”即化用此典,展現孝親之情。

  3. 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問膳”偶被引申為對飲食品質的挑剔或追求,但此用法較少見,且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需注意,這一引申義并非其原始含義。

  4. 字形與字義解析
    “膳”為形聲字,從“肉”、表意,本義為飯食(如“膳食”“用膳”),後衍生出“進食”動作。結合“問”字,整體強調對飲食的關切。

“問膳”核心含義仍以古禮中的孝行诠釋為主,需注意區分其原始用法與可能的現代引申。

别人正在浏覽...

罷頓暴習備守鞭鐧冰魂補縫殘薄餐館長喟抽刀斷水待賈而沽廢放非災風氣婦容宮醪公啓廣虛衮綉寒江合好黃花蒿互出繪聲寫影虎略龍韬豁啦啦胡越一家簡狄僭叛角速度缙紳芰茄嫉貪如雠苴茅距難濬急靈霄鸾漂鳳泊門閱冥籍民思牛錄章京配色七次量衣一次裁瓊刃啓驗融會通浃宂瑣三有三座大山掃除天下色彩深竄收恩隨鸾擡轎子托跋文書忤氣小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