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仙境。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運象篇》:“﹝ 紫微夫人 詩﹞良德飛霞照,遂感靈霄人。”
(2).指高空。《第一屆全國曲藝會演作品選集·天上與人間》:“人間的幹勁,沖破靈霄。”
(3).神話傳說中 玉帝 宮殿名。《說嶽全傳》第八十回:“一日,駕坐 靈宵寶殿 ,兩傍列着四大天師,文武聖衆。”《乘龍佳話·屠龍》:“吾當親走 靈霄 ,奏聞上帝。” 魏鋼焰 《寶地--寶人--寶事》:“紅旗要插到 靈霄殿 、 水昌宮 !”
靈霄是漢語中具有濃厚文學與宗教色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基本釋義
靈霄由“靈”與“霄”組合而成。“靈”本義為神靈、靈妙,引申為神聖、玄妙;“霄”指高空雲氣,代指天空。二者結合,最早指代道教中至高仙境,後泛指極高的天空或神聖之地。例如《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天庭,天帝的宮殿”。
詞源與演變
該詞源于道教文化,常見于古典文獻。《說文解字》釋“霄”為“雨霓為霄”,強調其自然屬性;而“靈”在《禮記》中多與祭祀、神明相關。兩字結合後,自唐代起頻繁出現于詩詞,如白居易《長恨歌》中“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缥缈間……樓閣玲珑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暗喻靈霄缥缈之境。
文獻用例
文化内涵
靈霄在傳統文化中象征權力與神聖性。如北京故宮“太和殿”曾别稱“金銮靈霄殿”,借其意象彰顯皇權天授(《道教大辭典》)。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比喻高遠目标,如“直上靈霄”形容志向宏偉。
“靈霄”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釋:
指仙境
源自道教文化,描述超凡脫俗的仙界場景。例如南朝梁代陶弘景在《真诰·運象篇》中記載:“良德飛霞照,遂感靈霄人”,此處“靈霄”即象征仙人居所。
指高空
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極高遠的天空,如《天上與人間》中寫道:“人間的幹勁,沖破靈霄”,通過誇張手法表現氣勢。
神話中的玉帝宮殿
在民間傳說中,“靈霄”特指玉皇大帝的居所,即“靈霄殿”或“靈霄寶殿”。例如《說嶽全傳》提到玉帝“駕坐靈霄寶殿”,《乘龍佳話》中亦有“奏聞上帝”的表述。
其他補充
以上釋義綜合了古籍、文學及文化背景,需注意不同語境下的具體指向。
懊悔班秩标挺逼命長壬串仗蹙促代敍擔石大仙逗落迩續反躬自責腓骨風起雲飛頫覽符運擱得住挂壁官費寒澌黑玺鶴态扈狩疆土奸狡交疏教言雞唱進衆考訊口誅筆伐欄牢鍊式反應璃燈梨花釀離觞龍牓秦筝趙瑟窮磨秋英雀録日累月積戎鹽桑柔社場折檻勝計世權松人夙好貪贜枉法吳宮燕汙萊下半夜銜橜之變筱籬小岘春翕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