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略龍韬的意思、虎略龍韬的詳細解釋
虎略龍韬的解釋
兵書的代稱。亦指用兵的謀略。 明 劉基 《悲杭城》詩:“一朝奔迸各西東,玉斝金杯散蓬蓽。清都太微天聽高,虎略龍韜緘石室。” 明 沉鲸 《雙珠記·軍門優恤》:“虎略龍韜雖閑習,未必功成翻掌。” 郭化若 《奉和陳司令賜詩步原韻》:“雄圖壯志千秋罕,虎略龍韜萬衆從。”參見“ 六韜 ”、“ 三略 ”。
詞語分解
- 虎略的解釋 克敵制勝的軍事策略。 元 耶律楚材 《雲漢遠寄新詩四十韻因和而謝之》:“元戎施虎略,勇士展鷹揚。” 元 無名氏 《凍蘇秦》第一折:“見今六國選用賢良。先生仗胸中虎略,憑腹中龍韜。但若投於一國,必然
- 龍韬的解釋 . 太公望 兵法《六韬》之一。泛指兵法、戰略。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讓太傅揚州牧表》:“既罕《龍韜》、《金匱》之効,又乏楹間帷中之績。” 唐 錢起 《送崔校書從軍》詩:“寧惟玉劒報知己,更有《
專業解析
“虎略龍韬”是漢語中用于形容卓越軍事策略或治國方略的成語,由“虎略”與“龍韬”兩部分組成。以下從語義、典故及權威詞典角度進行解析:
-
語義解析
“虎略”指代猛虎般勇猛果斷的戰術,象征戰場上的果敢與力量;“龍韬”則源自古代兵書《六韬·龍韬》,特指深奧的軍事謀略體系。二者結合後,成語整體含義為“兼具勇猛與智慧的謀略”,常用于贊頌傑出的軍事指揮或宏觀戰略能力。
-
典故溯源
成語脫胎于中國古代兩部著名兵書《三略》與《六韬》。其中《龍韬》為《六韬》核心篇章之一,記載了周武王與姜尚(姜子牙)讨論軍事組織的對話,成為後世“韬略”一詞的源頭;而“虎略”則與《三略》中強調的實戰應變思想相呼應。兩者融合後,逐漸演化為對綜合性戰略能力的比喻。
-
權威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虎略龍韬”被定義為“統指用兵的謀略”,強調其涵蓋戰術與戰略的雙重智慧。《中國軍事文化大辭典》進一步指出,該成語在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任何領域的高明策劃”,例如商業競争或政治決策中的系統性布局。
-
引用參考來源
- 《六韬·龍韬》軍事思想解析(來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第8卷
- 《中國軍事文化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虎略龍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hǔ lüè lóng tāo
- 核心含義:泛指古代兵書、兵法,或指用兵的謀略與軍事策略。
- 詞源解析:
- “略”:指《三略》,傳為黃石公所著的兵書。
- “韬”:指《六韬》,相傳為姜太公(呂尚)所撰的軍事著作。
兩者合稱,代指古代軍事經典,後引申為作戰謀略。
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處:明代劉基《悲杭城》詩:“清都太微天聽高,虎略龍韬緘石室。”
- 其他用例:
- 明代沈鲸《雙珠記》提到“虎略龍韬雖閑習”,強調謀略的運用。
- 現代郭化若詩句“虎略龍韬萬衆從”,形容軍事策略的廣泛影響力。
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形容高深的軍事謀略或戰略規劃,也可比喻解決問題的高明手段。
- 感情色彩:中性詞,側重對謀略的客觀描述。
- 示例:
- “他胸有虎略龍韬,帶領團隊化解了危機。”
- 祝賀語中用于褒揚才智,如“虎略龍韬,大展宏圖”。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文韬武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
- 關聯概念:兵法、權謀、戰略戰術
擴展知識
- 《三略》與《六韬》均為中國古代重要兵書,前者側重戰略思想,後者涵蓋戰術、陣法等内容,合稱“韬略”,是軍事理論的經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兵書内容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軍事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半月談餐魚嘈嘈顫悠成均監愁感春風詞訟琮琮翠舘東攔西阻獨角飛叉非對抗性矛盾封識風雨表鈎提沽保郭嘉古稀之年合翮合卺合色鞋禾堂猾戶貨值牋毫賤體井底銀瓶驚雁進力汲取峻烈嘅歎瞘瞜轑釜連玺裂眼密略墨試憑式撲地掀天情私寝薦秋霁畎夷山庫劭勸石郭侍見水調俗漓踏闆通目嗢咽五炁相讓纖經獻夢小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