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ocument;official despatch]∶指公文、書信、契約等
手把文書口稱敕。——唐· 白居易《賣炭翁》
文書下行直省。——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copy clerk]∶從事公文、書信工作的人員
(3) [book]∶文字書籍
(1).文字圖籍。《史記·李斯列傳》:“明法度,定律令,皆以 始皇 起。同文書。治離宮别館,周徧天下。” 漢 王充 《論衡·别通》:“ 蕭何 入 秦 ,收拾文書。 漢 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
(2).書籍;文章。《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王 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頲 擁篲趨庭,遺墜文書。客取視之,乃詠 崑崙奴 詩也。” 宋 朱淑真 《夏日遊水閣》詩:“獨自憑闌無箇事,水風涼處讀文書。”《三國志平話》卷上:“﹝秀才﹞坐間因悶,撫琴一操畢,揭起書箱,取出一卷文書。”
(3).公文;案牍。《漢書·刑法志》:“文書盈於幾閣,典者不能徧睹。” 唐 元稹 《望喜驿》詩:“滿眼文書堆案邊,眼昏倫得暫時眠。” 宋 蘇轼 《溫陶君傳》:“是時王方省覽文書,日昃未食,見之甚喜。”《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太守﹞當下出了一紙文書給與緝捕使臣。”
(4).字據;契約。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一折:“你本利少我四十兩銀子,兀的是借錢的文書,還了你。”《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便寫了一張情願受僱,專管牧畜的文書。” 浩然 《豔陽天》第三七章:“那天半夜,你到 獅子院 敲門找我,人沒進來,你把個文書盒子塞給我了。”
(5).書劄。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 吳氏 者, 王丞相 之姻家也,且多有 王丞相 文書。”
(6).從事書信、公文工作的人。 老舍 《月牙兒》十三:“她叫我幫助文書寫寫字,可是不必馬上就這麼辦,因為我的字還需要練習。”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四章:“有一回,我把貧農的貧字,寫成貪污的貪字了,鄉文書把我好克了一頓,說我故意糟踏貧農。”
(7).文章和書法的合稱。《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九二引 宋 張潞 《浯溪詩》:“兩朝功罪乾坤定,二子文書日月光。”按,指 唐 元結 撰、 顔真卿 書寫的《中興頌》。
(8).彈詞的别稱。參閱 清 範祖述 《杭俗遺風》。
文書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文書包含兩層含義:
指機關、團體或個人在處理事務過程中形成的書面材料,如合同、公函、證明等。
特指機關中負責起草、管理文件的工作人員,如“文書科”“文書檔案員”。
在古代文獻中,“文書”多指官方文件或法律憑證。例如:
現代法律體系中,“文書”特指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文書”一詞貫穿行政、司法、社會活動等領域,既指實體文件,也指職業角色,其核心始終圍繞“書面記錄與憑證功能”。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唐律疏議》《中國訴訟法大辭典》等權威文獻,部分來源因平台限制未提供鍊接,可通過正規學術數據庫檢索查閱。
“文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不同。以下為詳細解釋:
廣義概念
指以文字形式記錄、傳遞信息的書面材料,涵蓋公文、書信、契約、合同、報告等。例如唐代白居易詩句“手把文書口稱敕”中的“文書”即指公文。
職業或崗位
也指從事公文起草、處理工作的人員,常見于政府機關、軍隊或企業。
按性質劃分
按形式劃分
包括紙質文件(傳統文書)和電子載體(如錄音、光盤等),現代企業中的合同、憑證等也屬于文書範疇。
古代文書
中國自商周時期已出現文書,秦漢時期形成較完善的公文體系,如奏疏、官府往來文書等。
功能擴展
早期主要用于記錄和行政溝通,後逐漸發展出法律效力(如契約)、文化傳播(如文章書法合稱)等用途。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分類示例,中引用的古籍文獻或企業文書管理規範。
暗潮班行别創一格才谟采甄赤烈聰明過人頂代釜魚幕燕拱己官年歸根鬼張鬼智懷戚環卧轘磔狐貉監铨驕宕饑腸辘辘疥瘙急口敬天愛民金柯濟世之才卷心菜開徑課單窺隙勞勳聾盲鹿野能仁鳥弋片鱗隻甲否泰僻字澀句坡壟竅鑿歧迷青睜欺巧虬文讓逸競勞甤甤嚅哜孺嬰煽搖牲刍視草筍簴素蕤陶铄提高土蠭網絡問舍求田誣訟小鬟洩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