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胡越一家的意思、胡越一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胡越一家的解釋

喻居地遠隔者聚集一堂。猶言四海一家。《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七年》:“上皇命 突厥 頡利可汗 起舞,又命 南蠻 酋長 馮智戴 詠詩,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胡越一家”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代不同民族或敵對雙方摒棄前嫌,和睦共處,親如一家。以下從詞典釋義、典故溯源及用法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的權威解釋:

胡越一家(hú yuè yī jiā)

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越: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釋義:比喻原本對立或疏遠的雙方消除隔閡,團結融洽,親如一家。

感情色彩:褒義,強調民族團結與和諧共處。


二、典故溯源

此成語典出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記載唐太宗李世民處理民族關系的史實:

唐太宗平定突厥後,任命突厥貴族阿史那思摩為右武侯大将軍,并允許部分突厥部衆遷居中原。在一次宮廷宴會上,突厥可汗颉利起舞,南蠻酋長馮智戴詠詩。太宗感慨道:“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司馬光對此評述:“太宗以天下為家,推心待物,故能使胡越如一家之人。”(參見《資治通鑒》卷一九三)

這一事件成為“胡越一家”的典型用例,凸顯統治者以包容政策促進民族融合的治國理念。


三、用法與例句

  1. 比喻民族融合

    唐代“胡越一家”的政策,促進了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流與經濟繁榮。

    (例:敦煌壁畫中融合漢胡藝術風格,即為此政策的文化體現)

  2. 引申為化解對立

    兩家公司曆經商戰,最終握手言和,胡越一家,共同開發新市場。

  3. 古典文獻用例

    清初詩人吳偉業《鹿樵紀聞》載:“闖王入京,欲效唐太宗胡越一家之策,然未得其法。”


四、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胡越一家”詞條釋義。

  2.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

    卷一九三·唐紀九,貞觀四年條,司馬光撰。

  3. 《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史》

    田餘慶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三章論及唐代民族政策時引述此典。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權威數據庫查閱上述紙質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胡越一家”是一個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比喻居地遠隔的不同民族或群體和諧共處,形成“四海一家”的團結景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深層含義

  1. 民族團結的象征:
    原指古代北方“胡人”與南方“越人”共聚一堂,後泛指不同地域、民族的人和諧共處,體現“天下一家”的理念。
    例如:唐代開明的民族政策促成了“胡越一家”的盛況。

  2. 文化融合的體現:
    強調跨越地理與文化隔閡的包容性,常用于描述國家統一、文化交融的場景。


用法與例句


注意事項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闇短保健功包容豹頭環眼本政不常部次部例簿吏不約而同菜圃朝宗襯衣傳棒道長第一代電子計算機遁迹銷聲繁路飛檐走壁焚符破玺風礫婦飾感慨激昂廣場舞鬼钗橫陂鶴廳鴻疎話端岌峩晉明橛眼恐讋誇鬻欄廄練士戀戰命爵南口尼菴泡泡口香糖氣孱青菜劉柔艣删刈市合首尾相援蔬飱隨化肅客梭魚天足恸悼銅陌投霓頽鬟外兄霞樓蟂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