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論的意思、文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論的解釋

(1).文章,著作。《後漢書·儒林傳下·服虔》:“有雅才,善著文論,作《春秋左氏傳解》,行之至今。”《三國志·魏志·嵇康傳》“時又有 譙郡 嵇康 ……”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康 所著文論六七萬言,皆為世所玩詠。”《宋書·顔延之傳》:“凡有知能,預有文論。”今專指文學理論方面的論文或著作。如:《中國曆代文論選》、《中國近代文論選》。

(2).指 漢 應瑒 的《文質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 應瑒 《文論》, 陸機 《文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論"是漢語中具有深厚學術積澱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詞源學定義 《漢語大詞典》指出"文論"由"文"與"論"組合而成,本義指"關于文章的論述"或"文學理論"(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其中"文"取典籍《文心雕龍》"文之為德也大矣"的文體概念,"論"則承襲先秦諸子論辯傳統,形成對文學創作的系統性理論探讨。

二、曆史學演變 據袁行霈《中國文學史》考證,該詞在魏晉時期正式成為專業術語,特指以曹丕《典論·論文》、陸機《文賦》為代表的文學批評體系(來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至明清時期發展為包含詩詞格律、小說評點的綜合理論系統,李漁《閑情偶寄》即為典型。

三、現代學術應用 當代學者王運熙在《中國古代文論教程》中強調,現代"文論"已擴展為包含比較文學、接受美學等跨學科研究的知識體系(來源:王運熙《中國古代文論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其研究對象涵蓋文學創作規律、文體演變軌迹及審美價值判斷三大維度,構成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理論支柱。

網絡擴展解釋

“文論”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指文章、著作的總稱,由“文”(文學作品)和“論”(評論)構成,最初表示對文學作品的評價行為。例如《後漢書》記載服虔“善著文論”,即指擅長撰寫評論性文章。

二、曆史演變

  1. 古代用法:在《三國志》《宋書》等典籍中,“文論”泛指包含學術思想的文章,如嵇康所著文論“六七萬言”。
  2. 現代專指:現特指文學理論相關的論文或專著,如《中國曆代文論選》這類系統性研究文獻。

三、延伸内涵 西方文論作為分支,強調對文藝現象規律的哲學性探讨,涉及作品、作者、讀者與世界四要素的關系,常依托哲學體系展開,如亞裡士多德《詩學》。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學術領域,包括文學批評、理論建構等,例如分析《文心雕龍》中的創作論,或研究20世紀形式主義文論流派。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文論流派(如結構主義、接受理論)或中西文論比較,可參考《西方文論關鍵詞》等專業論著。

别人正在浏覽...

倍本波義耳定律常滿尊馳走沖德雠害挫劫淡台道體電子偵察地球資源衛星葑菲風宿水餐紛羅關系判斷挂瓦詭設國疾耗損煇焯降箕舉世矚目開仗蘭亭懶洋洋立元嫚詞描圖缗綸磨砻浸灌納寵甯儉陪備屏翰潑丢潑養遷延觀望竊議情質羣衆運動日華僧伽梨善敵刷然四存四聲宿艾檀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同疾童粱晚謬違法危峰五權五雲體象輿銜聯嚣暴小窗下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