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懶洋洋的意思、懶洋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懶洋洋的解釋

慵懶貌;精神不振貌。 巴金 《秋》一:“‘是,我去就是了。’ 覺新 懶洋洋地說。” 冰心 《三年》:“湖柳,被水熏的被風吹的也醉了,懶洋洋的不時刮起幾絲長條來,又困倦的垂下了。”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十一章:“ 周仆 哼了一聲,拾起筷子懶洋洋地吃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懶洋洋”是一個常用的漢語形容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一、基本含義

指人或事物表現出懶散、無精打采的狀态,既可形容身體動作的遲緩,也可描述精神上的倦怠感。現代用法中還延伸出「放松到極緻、安逸閑適」的語境。

二、詳細解釋

  1. 傳統釋義
    強調懶散、缺乏活力,如巴金《秋》中“覺新懶洋洋地說”,冰心《三年》描寫柳條“懶洋洋地垂下”,均體現動作或精神的倦怠感。

  2. 現代延伸義
    在口語中可表示身心放松的舒適狀态,例如“周末躺在沙發上懶洋洋地曬太陽”。

三、使用場景

四、詞性與反義詞

五、例句參考

  1. 太陽懶洋洋地升起,像沒睡醒的孩子。
  2. 被風吹動的柳條懶洋洋地晃動着,仿佛喝醉了酒。

如需更完整的文學作品引用或方言用法,可查閱漢典及現代文學例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懶洋洋的意思

《懶洋洋》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物懶散、懶洋洋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懶洋洋》的拆分部首為手和尤,筆畫數為17畫。

來源

《懶洋洋》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水浒傳》中,形容懶散、懶洋洋的人或事物。

繁體

《懶洋洋》的繁體字為「懶洋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懶洋洋」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書寫形式隨着時間和地域的不同而變化。然而,無論寫法如何,其含義和表達并未改變。

例句

他整天隻是在床上躺着,一動不動,真是懶洋洋的。

組詞

懶散、懶惰、懶覺、慵懶

近義詞

懶散、懶惰、惰性

反義詞

勤奮、積極、活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